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写字楼 >> 写字楼前景 >> 正文 >> 正文

现实版安家入行门槛很低的房产中介,

来源:写字楼 时间:2023/3/3

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至今已形成了万-万经纪人的庞大队伍。

前一阵子翻拍自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的《安家》,就是以房产经纪人群体为观察点出发拍摄的一部电视剧。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也远高于生活。《安家》是现实的倒影,更是理想的愿景,但真实的房产中介其实更加复杂。

这次我注意到一部上线不久的中介的纪录片,号称中国首部房产经纪人纪录片,它把视线聚焦到房产经纪人身上,展现他们的工作及生活写照:

《中间人生》

本片总导演周艳是央视纪录片频道副总监,团队核心成员曾参与过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与全世界做生意》《公司的力量》《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型纪录片的创作。

纪录片上线不久,豆瓣评分来到了7.9分。

纪录片只有六集,每集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里面有从业十五年以上的老中介,也有刚刚加入不久的新经纪人,有就读于才华横溢的高材生,也有从大山里走出来普通话都不标准的淳朴少年……

纪录片则以这些不同城市的不同经纪人作为主角来诠释中介行业的巨大变化:

1.房产中介的高山低谷:薪资分布如金字塔

房产经纪人是一个下限很低上限很高的职业,这也是造成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大部分基层的房产经纪人来说,他们从事这个职业的初衷很简单:活着。更高一点的梦想,可能就是存点钱为未来做点打算。

纪录片中有个名为阿苦个黑的经纪人让人印象深刻,他从年收入不足五千的四川彝族大凉山里走出来,父母早逝的他身上不止肩负着自己的温饱,还承载着七个弟弟妹妹的未来。

怀揣着这样的抱负,他把妻儿留在了大凉山里,一个人出来闯荡。

他普通话不标准,名字怪异,很难让一个客户信服,为此他给自己取了一个汉族的名字“孔文斌”来减少外界的偏见。

靠着孜孜汲汲的拼搏奋斗,他得以在城市扎根。

而与之相对的,是一个理工科的硕士研究生张永刚。

他可以跟客户大谈稻盛和夫、敬天爱人,却无法在熟人面前打出一个广告电话,这一点他是与阿苦个黑相同的:来自于从业者的自卑。

他对自己的工作是有偏见的,他认为自己的话,做的事情,可能是卑微的。

他也挣扎,质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行业。

但他很清楚他的优势在于差异化竞争:他不只一个经纪人,而是一个平台,他的业务不局限于“卖房租房”,还拓展到了更广阔的区域。

而这样的凌驾于这个行业大部分经纪人的思维高度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这个行业中,一个经纪人平均工作个小时能卖一套房,平均一年能卖三套房,一套万的房子佣金收入是1万,而张永刚的第一桶金,是一个月19万的佣金收入。

不得不说这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任何行业的薪资分布就如金字塔一般,底层员工起早摸黑兢兢业业换来勉强温饱,而真正高职业水平的人却可以轻而易举拿到他们想要的。

只是无论是高山还是小土坡,都从来没有一蹴而就,只有身体力行的前进,才能接近那有可能的未来。

2.改变刻板印象:日趋严谨的“专业”

房产中介这个行业在中国野蛮生长了二十余年。

看过一个笑话,说:

今天接了个电话,问我买不买房子,不买还会涨。我说已经有几套了,手头实在没钱,对方沉默了几秒钟又说,那你房子卖不卖?现在房价那么高,再不卖就卖不到这价了。我感觉不说实话不行了,就对他说,其实我穷,既没房也买不起房。他沉默了几秒又说,明天有个楼开盘,晚上带上椅子来排队,给你元。

莞尔之余,确实也让人有些懊恼。以前印象中的房产经纪人大都舌灿莲花,“忽悠”一技使得炉火纯青,明明都快烂尾的楼能忽悠你说是半年内交工,无人问津的房子能给你吹成十分抢手。

长此以来,消费者对这一群体就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但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也不能全怪中介,在互联网没那么发达的时候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房屋交易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容易被套路也可以理解。

而现在的的经纪人试图努力用专业来转变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

经纪人有统一的服务要求与收费标准,甚至对于着装、规章、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有严格的规定,对于添加的房源信息诸如价格、照片也都是真实的。

时不时还来一下振聋发聩的怒吼打气。

经典的人类迷惑行为之一↓

其中有位经纪人的话概括了行业现状:

我们中介提供的是选择,不是结果,我们只需要把房子的缺点和优点,都如实的告诉客户,让他自己去做选择。

此外,关于行业中因利益争端而滋生的“抢单”,更是发展出来一系列完善的规则体制,建立了陪审团制度。

经纪人们把这种制度称为“普法”,把规则置于人情之上,促进良性竞争。

3.规则之外的约束:信任危机

这个行业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可能就是“信任”了。

比如最常见到的“跳单”现象,意思买卖双方联手跳单,越过中介私下完成交易,免去中介收取的佣金。

这个现象的核心点在于买卖双方觉得中介付出的劳动不足以换取约定好的佣金。

纪录片中列举了一个“跳单”的例子,房产经纪人范涛为此控诉:

客户不知道,我在跟他推荐这个写字楼的时候,我是把全上海我们代理的和一些没有代理的写字楼都做过对比。

我把每一个写字楼在哪里,是什么样的状况,什么标地,什么价格范围之内,它的产证结构是怎么样的,它的位置,还有未来的一个走向,我都罗列在ppt里的,我服务了他六个月,为什么他买那个写字楼那么快?因为那个房子是全上海最适合他的房子。

诚然,当你把真心掏给别人,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最终得到的回报却为0,甚至是负反馈,这对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而对于用户来说,也非常害怕碰上不良中介,卖房租房造成的困扰可能后患无穷,因此对于中介的信任也会降的非常低。

纪录片中选取的经纪人都非常良心,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中介真的不多,这或许也是目前房产中介行业的一个困境。

总的来说,《中间人生》还原了房产中介这个行业的部分群像,但相对而言只是展示的只是行业的侧面。

选材也有失偏颇的地方,比如选取的主人公基本都是正面形象,虽然他们的故事更精彩,但其实很少有人能够像他们一样做到这么优秀的位置。

真要看的话,大概只有第一集《我要活下来》的主角王依晨代表了这个行业大多数中介的状态——我要活下来。

因此也有些网友戏谑评论这部由贝壳投资的纪录片:

“看完可以领贝壳币呢”

“房产经纪人。贝壳链家,员工鼓励+企业价值观宣传。”

房产经纪人的收入与从业时长成正比,而在今天的中国,这个职业的从业年限,平均只有8个月,很多新人都没能坚持下来,很快的走了。

纪录片缺少了关键的一集,应该采访一下这些离开的新人,聆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这部片前期的采风,采访了上百位有代表性的经纪人,其中有位经纪人的话让人念兹在兹:

我以前是玩摇滚的,在这行棱角磨多了,也是一件挺摇滚的事。

生活不都是圆满的,每个行业都值得被尊重,“谁都心酸过,哪个没有?”

青石电影编辑部|V7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