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孩子,我知道你读书辛苦
——by梦里远山
在人山人海的地铁上,一位着中学校服的女孩,正心无旁骛地站着写作业。
我离得较近,看得出来女孩正在做英语阅读题,地铁不时晃动一下,身后没有任何依靠的她,不得不外八字叉开腿站着,以便保持身体的平衡。
车厢里的成人们,有埋头看手机的,低头打瞌睡的,也有我这种百无聊赖东瞧瞧西看看的。我不知道他们看到这位站着写作业的孩子做何感想。但是,作为一位爱心泛滥的妈妈,真的好想对她说:孩子,不要站着做作业,太累了,对眼睛也不好。
其实我的女儿也和这孩子一样。女儿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在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做作业。我一位同事无意中看到后,还在我面前大夸她爱学习。上初中后更是离谱,周末和我一起外出吃个早饭,或是散个步,也要带上一本教科书。后来她自己也觉过于招摇,则换成了笔记小抄,每每外出,就揣上一本在兜里,随时拿出来翻上两页,我这当妈的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实际上,我和她沟通了解得知。学习,其实还没有到这种争分夺妙的时候,只是,她的心里感到焦虑,担心自己不够努力而被别的同学抛在后面。做出很努力的样子,不过是想寻求心理上的安慰而已。
我慢慢地开导她。学习是终身的修行,不急在一时半刻。最好的学习状态不是每分每秒都学习,而是该学习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该玩耍的时候则一心一意地玩耍。最怕学习的时候想着玩耍,玩耍的时候又牵挂着学习。
在女儿看来,道理她都懂,只是太难做到。
她的书包重量总在15公斤以上。我多次劝她,不要装那么多,只把作业背着就好。可她死活不听。到后来我也见怪不怪了。在女儿看来,多背几本书有备无患,万一作业做完了有时间看看其他书呢。实际上,她也知道这种情况是几乎没有的,不过也是寻求一个心里安慰罢了。
都说家长焦虑,实际上孩子更焦虑。
二
读书辛苦,不读会更苦
——by洞见Neo
“12点还不能睡觉”
“不到6点就要起床”
“背不完的单词”
“做不完的习题”
外甥女说:学习好苦呀,还是你们大人好,每天上个班就行,你看我都累成狗了。
我苦笑,大人轻松到“每天上个班就行”吗?
凌晨4点的街头
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主持人涂磊在微博上发布过一则短视频,他用手机拍下了凌晨的北京。
凌晨4点,那个时间的城市很美,很安静,也是人们睡的最香的时候。
然而在大家还在梦里的时候,许多人就已经为了生计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早餐店已经开门,虽然过了立夏,但是清晨的寒风还是让早起的店主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环卫工的身影已经出现在马路上,他们要在这座城市完全苏醒之前,清理干净每一处街道。
农贸市场也渐渐喧闹起来,摊主们忙里忙外的备货,骑着三轮车运输货物的菜农脸上还挂着一丝倦容……
当孩子觉得早起读书是一种苦一种难的话,那么生活会告诉他安静地躺在床上多睡两个小时,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成为一种奢望。
中午12点的写字楼
午间是属于写字楼里的休憩时光,但是对于外卖员来说却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尤其是夏季里,烈日炎炎之下,也许只是隔了一道玻璃门的距离,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场艰辛的苦熬。
很多高档的写字楼不允许外卖员上楼送餐,所以他们只能在高温下苦等,有的甚至中暑,直接晕倒在写字楼下。楼里楼外,楼上楼下,一墙之隔,有时候真得就是两个世界。
如果我们可以选择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以后能在冬暖夏凉的写字楼里工作,又有多少人愿意严寒酷暑,沐风栉雨地在外奔波呢?有人说,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
夜晚11点的地铁站
临近午夜,大都市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族群——“地铁末班族”。
大学刚毕业的那两年,我和别人合租,室友就是末班族的一员。
那时候我经常看到他拖着疲倦的身体,早出晚归。
有一次半夜下大雨,他全身湿透地从地铁站赶回来,见他不停地打喷嚏,我对他说大城市里工作的机会挺多的,如果身体实在受不了,就别硬撑着。
他苦笑地对我摇摇头说道:“我知道这样熬下去身体可能会吃不消,但是我只读过大专,不像你们上的名牌大学,工作环境好收入还高。我没有选择,只能玩命地拼。”
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有个叫张雪峰的考研辅导老师说了一句话:几乎所有的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招聘。在网上掀起一片热议,撇开别的不谈,张雪峰说的其实就是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学历比能力有时候更重要,它是你撬开大平台最简单的敲门砖。
随便打开一篇财经新闻,全球市值前10的公司,一大半是互联网高新科技企业,民间流传的那几张义乌大佬聚餐照已经被网友扒了无数次,就是最直接的证明,你想和牛的人做朋友,首先要让自己变得牛。
人生的确不止高考一条路。但是你要记得,别人只会在你失利的时候说出这句话。试想一下,比起半夜还在为了生存奔忙,当初那个在明亮的灯光下,毫无后顾之忧地学习的你,是多么的幸运。
三
愿你的辛苦与努力,
能带你走上你喜欢的那条路
有人在知乎上问:“大多数人为什么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因为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班上同学们心目中“死读书”的一个女生,她每天都能看到她埋头做习题和整理错题集,连课间十分钟去厕所和放学后食堂吃饭都是走路带风的,她也是班上每天坐镇教室最久的同学。
当年死读书的女生,后来怎么样了?她现在和大学校友合伙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并且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男朋友是她大学同校的研究生,是一家央企的工程师。
再见时,我说我很佩服你当年这种是发自内心的爱学习,自律和刻苦。她笑说哪有人天生爱学习爱虐自己,只是自己努力一点身边的人就能少累一点。我只是想给我的父母减轻点负担,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看到她现在的光鲜我也深知她这些年的付出,更诠释了什么是奋斗与什么是责任感。
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通向世界的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贫富,人和人之间都平等的。但从生活的品质上来说,人确实有三六九等之别。
走过这段最狭窄的地方,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背过的单词,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因为,一个能在枯燥的书堆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而不浮躁的心的人,必定可以把这品质延生到其它领域。真正的自由来自不断地努力,更来自于强大的内心。
如果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庸碌无为,却借口平凡可贵,那时候会真正读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下的那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曾经因为一时意气,用高考0分来反抗教育体制的考生徐孟男,在自己失学后的10年间,打过工、开过网店、还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选择了重新步入考场。
曾经你以为,高考,无非是很多人做同一张试卷,然后决定去哪一座城,和谁走四年。
但最终会发现,你做对的每一道题,都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多得的每一分,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人生。
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