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震荡”“法老之蛇”“大象牙膏”“糖果爆破”……这些充满着奇思妙想的名字并非出自哪本奇幻小说,而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化学现象。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青年学子。而提到化学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地处我国中原腹心的郑州大学。自创办以来,郑大化学人一步一个脚印,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也在科研领域为国家贡献着自身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源远流长,步履稳健
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正式创建。建校伊始,郑大共设立了三个系,化学学院的前身化学系便是其中之一。彼时,徐墨耕、刘椽、嵇耀武等一批著名化学家由国内多所著名高校选派,来到郑州参与学校和化学系的创办,为化学学科和化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些先贤创业故事的激励下,几代郑大化学人不懈奋斗,逐渐形成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拼搏向上、开拓创新”的化学精神。
在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化学学院相继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仪器分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机化学)等,为本科实验教学、科研训练及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年,郑州大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与此同时,学校化学学科也进入一流学科序列;年,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年,在原化学系基础上,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催化中心)正式组建。如今,化学学院已经成为辐射中原地区化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学科强劲,交叉创新
以60余载深厚积淀为基础,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院围绕行业发展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发表SCI论文超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近篇。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郑州大学化学学科在近期发布的各类国际排名榜单中先后取得了重大突破,在3月QS(QuacquarelliSymonds)公布的五大领域51个学科排名中,郑州大学化学学科初次上榜,全球排名即进入-位,国内并列35位;在5月科睿唯安公布的最新ESI排名中,郑州大学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前1‰,成为河南省首个进入前1‰学科。
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以来,郑州大学按照“一流引领、梯次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学科有基础、河南有需要、区域有资源”的原则,遵循学术发展趋势与教育发展规律,明确6+3的一流学科布局。其中的“绿色催化”是由化学和化工两大学科交叉融合而诞生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学校“绿色催化”学科论文收录数逐年增加,高被引论文由个位数增加到篇。臧双全教授团队针对金属团簇功能材料进行研究,近年来在顶尖化学和材料类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余篇,其中1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未来,郑州大学“绿色催化”学科将继续围绕河南产业格局,聚焦绿色催化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学科组织结构,不断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原创性实验成果新突破,为中部地区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名师云集,桃李芬芳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徐墨耕、刘椽、嵇耀武等先驱之后,又有许多杏坛名家和科学巨匠接过笔墨,在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吴养洁院士化学学院的教师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2人。吴养洁院士在化学学院研究、执教60余年,是“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的真实写照,他在75岁那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河南省高校培养的第一位“本土”院士;80岁那年,他和崔秀灵教授创立了“崔-吴偶联反应”的惊世之举,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