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刘润”公号,订阅“刘润”公号,和我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叫《智能交通》。
一开始,我只打算花30分钟快速翻一下。但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有意思。最后,我居然逐页读完了这本多页的大部头。忍不住往前翻,看看是谁写的。
李彦宏。
我惊讶地问百度的同学,这本书,真是李彦宏写的吗?
他们说,真是。这本书,真是李彦宏自己大段大段地写,然后发给团队编辑的。而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前期收集素材,和后期编辑校对。书稿都要交稿给出版社了,他还在不断发来增补的章节。不但出了书,他甚至还亲自在得到上为这本书录了课。真是倾注了心血。
真不错。
这些年,我和很多汽车大厂有合作,也分享过很多我对汽车业未来的看法。李彦宏在这本书里的判断,和我出奇一致。但是,李彦宏的判断,更加让人脑洞大开。
比如,今天的车,跑在过去的路上,是不行的。除了“更聪明的车”,我们还需要“更聪明的路”。它们加在一起,才是“智能交通”。因为,人们真正需要,其实不是“汽车”,而是“交通”。
什么是“交通”?
交通,就是把人从A这个地方,送到B这个地方。车是手段,人才是目的。我想要的,其实只是从家里去到办公室上班。走路,骑车,开车,坐地铁,都可以。哪个“更”快速、“更”安全、“更”便宜、“更”舒适,我就选哪个。
而这些“更”字背后,需要大量的“智能”。这就是“智能交通”。
把眼光,从“智能汽车”,上升到“智能交通”后,对未来的理解一下子就打开了。这些对未来的理解,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会影响你的个人出行,还会给汽车、交通、物流、旅行、基建等等大量行业带来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里,蕴藏着无数创业机会。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我从这本书里获得的10点收获,带你看看李彦宏眼中的“智能交通”,李彦宏眼中的未来。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
开始。
—1—
每24秒,就有1人死于交通事故
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人死于交通事故吗?
根据国际公路安全协会(AssociationforSafeInternationalRoadTravel,ASIRT)发布的数据,每年约有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万。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每24秒就有1个人丧生于车轮。
触目惊心。但是,交通事故不仅带来巨量的人员伤亡,还带来了惊人的经济损失。
交通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概占到各国GDP的2%-8%。这是什么概念?中国每年在教育上投入钱,大约占GDP的4%左右。这就是说,交通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2倍于教育。
叹为观止。可是,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交通事故呢?
人类危险驾驶。
94%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比如,酒驾、醉驾,这些人类危险驾驶行为。
年,中国“危险驾驶罪”案件(酒驾、醉驾等),达31.9万件,居刑事案件第一位(占24.6%),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盗窃罪。也就是说,大约每4件刑事案件中,就有1件是危险驾驶罪。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
所以,我记得那谁谁谁说过,在发明自动驾驶之前发明了汽车,就是一个Bug。
为什么?因为也许,人类天生就不适合开车。太危险。
—2—
年的伦敦,每天要清理吨马粪
那么,我们应该回到马车时代吗?
马车时代?那是回不去了。我们回顾一下,人类是如何从马车时代,进化到汽车时代的。
19世纪中期,伦敦正处于马车时代。万人口的伦敦,有30万匹马,还有10万人靠当车夫、马夫、马车生产商、马厩管理员、马粪清理工生活。
突然,汽车要来了。
大家的第一直觉是,这个钢铁怪兽开那么快,应该很危险吧?于是,报纸开始刊登汽车爆炸的漫画,漫画里坐车的人血肉横飞。
年,英国议会甚至通过了《机动车法案》。法案规定,汽车在郊外行驶,限速4英里/小时,在市内行驶,限速2英里/小时。而且,而且,而且,必须配一个手持红旗的人,走在汽车前面,提醒人们注意安全。这就是后来备受嘲笑的“红旗法案”。
但是,汽车相对于马车,优势太明显了。
刚才说,伦敦有30万匹马。30万匹马,每天要产生吨马粪,和30万升马尿。所以,伦敦的路上经常臭气熏天。另外,拉车的马,寿命大概三年左右。这就是说,伦敦每年要死10万匹马。这其中的2/3(也就是6万多匹马),是直接累死在道路中央的。他们常常要等到散发出尸臭,才会被清理。
而汽车呢?虽然可能有安全问题,但毕竟没有马粪啊。而且,是真的快啊。
年,英国政府废除了“红旗法案”。然后,马车铺、马车公司和马车夫,进行了上千次罢工。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停止。汽车,势不可挡地取代了马车。
这张照片,是纽约的第五大道,年和年的对比。年,汽车跑在第五大道的辅路上。而仅仅13年之后,汽车,就占领了主路。跑在那根“自行车道”上的,变成马车了。
可是,安全的问题还是问题啊,怎么解决呢?
—3—
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在南京路
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封闭公路。
如果道路能够对行人封闭,而只允许汽车行驶,那不就不存在安全问题了吗?
世界上第一条封闭道路,出现在年的美国纽约州,叫作LongIslandMotorParkway。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在年的意大利,现在被称作A8高速,东起米兰,西至瓦雷泽,全长约40公里。
(世界上第一条封闭道路)
可是,封闭道路建好后,人们怎么穿越到对面去呢?立交桥。或者地下通道。这样,车的通行和人的通行,就相互不影响了。封闭道路和高速公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6年,欧洲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里程数,超过总行驶里程的25%,而死亡人数仅占总死亡人数的8%。封闭道路和高速公路,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封闭道路是好,高速公路是好,可在城市里,大多数交通场景,还是人车混合吧?那怎么办呢?
那就用红绿灯,和人行横道线,来解决问题。
最早的红绿灯,其实是红蓝灯。年,伦敦出现了机械扳手式的、红蓝色的信号灯。年,英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年,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气信号灯,有红黄绿三色。年,上海南京路的两个重要十字路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红绿灯。
有了红绿灯之后,就有了“交通规则”,车路就协同了。车,就开在路上。人,就走在人行横道线上、天桥上,或者地下通道里。大家一起遵守红绿灯的安排,分享路权。人车混合的场景,越来越高效。
你看,交通问题,从来都不只是车的问题。路,是交通里的另一个核心元素。车路协同,才是交通。车路协同得越好,交通越智能。
所以,到底什么是智能交通?未来的世界,我们将怎样出行?
—4—
交通延误降低20%,通行效率提升25%
李彦宏认为,未来的智能交通,一定建立在智能的“车路协同”基础上,而不仅仅是“单车智能”。
你发现你家门口,一个红绿灯的设计特别不合理。南北向基本没车,但红绿灯的时间,居然和繁忙的东西向一样长。这造成了不必要的拥堵。你打电话给交管部门。他们派人到现场,发现确实不合理,于是调整一下红绿灯时间分配。问题解决了。
但是,中国有多少个红绿灯?这样调整,调得过来吗?而且,今天刚调完,明天南北向的车突然多起来了,怎么办?红绿灯,管理的是“路权”。而对路权的分配,只有根据车流的动态变化,实时地、自动地海量调整,才能最大可能地减少城市拥堵。
实时地、自动地海量调整,需要智能。
年,美国新泽西出现了最早的“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MASSTR)。这个系统,控制了40平方英里范围内个红绿灯,为40万辆车提供服务。怎么服务?如果17号公路的车流量大,那么MASSTR会自动把整条路,调成“一路绿灯”。如果3号公路发生交通事故,那么MASSTR会自动调整17号公路、号公路的红绿灯,用15分钟疏解掉长达5英里的拥堵。
年11月,百度和长沙合作,做了类似的尝试。他们联合打造了87个智能路口,实现了以车路协同,结果交通延误降低了20%,通行效率提升了25%。
(湖南长沙智能路口优化效果对比)
如果理解了车路协同才是关键,那么我们对自动驾驶,就会有不一样的视角了。
—5—
未来的交通路口,东西南北,唰唰唰唰
我们说自动驾驶的时候,基本都是在说“单车智能”。可是,一辆汽车上装再多的摄像头,再多的激光雷达,再多的传感器,都无法突破单车的局限。
比如,你开车在路上,前面是一辆大卡车。那么,无论你的车如何智能,都无法知道大卡车的前面,会不会突然有个小朋友跑步过街。你更无法知道,你视野之外的逆行、闯红灯,甚至别的车里的司机是不是在打电话。而这些,都在影响着你的行车安全。
这时,“聪明的车”就不够了。你需要“聪明的路”。
聪明的路,就是在路上装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红外,激光,声呐,等等),然后和这条路上的所有汽车联动。这些来自“上帝之眼”的超距离感知,即便在极端天气、不利照明、物体遮挡等等情况下,依然帮助单车实现准确预判,确保安全。甚至,可以帮助所有单车联动,做出全局最优的驾驶决策。
所以,自动驾驶的未来,不是单车能不能到L4,甚至L5的“单车智能”。自动驾驶的未来,是所有车和所有路联动下的“全局智能”。
作为一个理工男,我对新科技充满了好奇。所以,年5月我到长沙出差时,特地叫了一辆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受法律法规限制,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还是有安全员的。虽然他不开车,但必须坐在驾驶位上,手握方向盘。
我上车,去到我的目的地(限定范围)。全程中,我注意到很多路上的电子设备(各种智能红绿灯,智能摄像头、智能传感器),来保证车辆拥有“上帝之眼”。一路很安全,也很有意思。最后,在安全员允许下,我拍了几张照。
安全员告诉我,如果能实现真正的“全局智能”,那么在未来,红绿灯可能都是多余的。
人类为什么要红绿灯?因为要把路口的“路权”,轮流地分配给双向车道。为什么要“轮流地”分?还是因为,开车的是“算力”很低的人类。不简单地轮流分配,人类就算不过来。
那如果开车的不是人类呢?如果实现了车路协同下的“全局智能”呢?
那么未来的路口,可能是这样的:
南北方向,前后两辆车,正在以公里的时速飞驰着经过路口,相距米。此时,另一辆车,在东西向,也以公里的时速,驶向路口。谁让谁?谁也不让谁。“全局智能”经过高速计算,在南北向的第一辆车驶过路口的瞬间,安排东西向的车进入路口,5米的车身,从南北向两辆车米车距里,用0.15秒的时间,“唰”地通过了路口。而南北向的第二辆车,丝毫不减速,在6秒钟之后,也通过了路口。于是,未来的交通路口,东西南北,唰唰唰唰,谁也不让谁,却完全没有交通事故。这一切,靠“全局智能”指挥,而不是“红绿灯”。
听上去,难以想象。但是,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了,这背后一定有个角色:智能交通运营商。
—6—
让更聪明的车,接入更聪明的路
什么是运营商?
你今天之所以能打电话,是因为有电信运营商。他们在小区附近,写字楼顶上,公路旁边,甚至珠峰顶上,都架设了电信基站。因此,你的手机才能通过连接最近的基站,接入到电信网络,然后打电话或者上网。
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主要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未来的汽车,和手机一样。你必须接入到“智能交通网”,然后实现车路协同,实现真正“全局智能”的自动驾驶。而搭建智能交通网的,就是“智能交通运营商”。他们负责把路变为“更聪明的路”,并且在路网上搭建“交通基站”,允许车辆接入。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总体比印度好。很多原因,但不管怎么归因,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都功不可没。稳定、高速、大通量地接入,是一切上层应用爆发的基础设施。同样道理,中国的“车联网”想要发展好,中国的“智能交通运营商”,必须不能缺位。
年,百度调查过“网民最关心的智能交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下。
(智能交通领域网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