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写字楼 >> 写字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前店后厂孕育隐形冠军

来源:写字楼 时间:2023/2/1

本文转自:中工网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前店后厂孕育“隐形冠军”

原标题:研发和生产只隔一条马路,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引题)

前店后厂孕育“隐形冠军”(主题)

带柔顺臂的机器人穿针引线,无人驾驶汽车在路上安全行驶,灭火无人直升机进行扑火训练,船舶除锈机器人紧紧贴住测试钢板……在中关村房山园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这类充满未来感、科幻感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欣欣向荣的智能制造产业背后,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推出的“前店后厂”发展模式:对于那些暂时没有财力“买地”建厂的智能制造企业,园区既提供研发空间,也提供厂房空间,而且彼此之间相隔不远,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初创型企业活力,让科研成果就地实现产业化。通过“前店后厂”的园区新模式,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已引来15家头部企业、12家隐形冠军企业入驻,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累计实缴税金近80亿元。

“前店后厂”研发组装的森林灭火无人直升机。北京日报记者陈强摄

从研发地到工厂步行3分钟

“发现火情,无人机行动!”伴随信号员一声令下,一架只有背包大小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只用1分钟就锁定了起火点位置。紧接着,另一架体长超6米的大型无人直升机升空,在轰隆隆的引擎声中,将“灭火弹”精准投下,“嘭!”火焰被成功扑灭。

这如同科幻大片的一幕,近日发生在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无人机灭火课题试验场。参与试验的6名科研人员,全部来自基地培育的隐形冠军企业航景创新,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

为什么被称为隐形冠军企业?因为这家企业的研发人员掌握了大载荷无人直升机领域多项核心技术,拥有30多项专利、20余项软著。企业还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及军工资质认证,具备完备的无人直升机生产经营资质,产品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领域,还获得北京市政府和市科委项目支持。

“刚来房山那会儿,我们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这两年,产品进步很大,森林灭火无人直升机携带灭火弹的重量已经从公斤提升到了公斤,续航能力从公里提升到了公里,实现了完全自主飞行,投弹精度小于1米,即便非常复杂的森林火灾,也可以有效精准灭火。”航景创新公司创始人王伟告诉记者,在“前店后厂”发展模式下,企业实现了飞速成长。

航景创新的研发空间,也就是“前店”,位于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大楼,这座玻璃外观的办公楼,被誉为基地内的“最美建筑”。航景创新的研发实验室足足有0平方米,工程师们的电脑屏幕上,全是写着各种参数的无人直升机图纸。

“像这样规模的研发空间,在北京很多区都能找到,但研究院高效的组织协调动员能力,很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这是我们产品更新快的一大原因。”王伟说,作为一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如果上下游产业链能够打通,就可以快速实现产品升级。年10月,中关村智能应急装备产业园正式在基地成立,10余家相关企业相继入驻,彼此之间交流密切,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当时,航景创新的森林灭火无人机团队正在攻关灭火弹课题,研究院马上就对接上了产业园新入驻的一家专业公司,双方合作研究,成功打通了技术瓶颈。

航景创新的无人直升机制造工厂,也就是“后厂”,离“前店”只隔一条马路。在0平方米的厂房里,能实现无人直升机发动机的改装,以及数千个零部件的现场制作。“如果生产环节出现状况,研发人员从办公楼出发,步行3分钟就能抵达制造工厂,用最快时间拿出解决方案。”王伟说,这是科研人员最喜欢的工作节奏,“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效率就是一切!”

首创“前店后厂”用地模式

让科研人员感觉倍儿省事的“前店后厂”模式,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在本市的首创。

传统的产业园区,要想快速吸引一批企业入驻,都会尽可能压低地价,让企业尽量多“买地”,期望企业能够布局更多项目,加快形成产业规模。

然而,对于很多像王伟一样的初创型企业经营者来说,即便地价打了折,动辄上百万元一亩的工业用地价格仍然不便宜,况且很多研发人员并不擅长设计建设高标准的办公空间和厂房,还得另外协调建设方。“初创型企业不缺技术,最缺的就是资金和时间,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都要投入到研发,如果在产品研发的关键节点,还要思考买地建厂的事儿,很可能影响产品更新速度。”王伟说。

采访中,几位中关村房山园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提到,如果再固守传统的产业园区发展思路,期望着“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一定会出现“商难招、资难引、产难布、企难育”的局面。很显然,面对企业新的需求,传统的“卖地”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年初,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用地政策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为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经市、区政府授权,园区开发企业可依法使用园区产业用地,向入园企业出租,但不得转让;也可以建设并持有产业用房及其各项配套服务用房,出租给入园企业。

这项新政给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指引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引进企业时,不再以相对低廉的地价作为绝对吸引力,而是以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为国有研发办公载体,以研究院周边的国有标准化厂房为产业化空间,打造“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初创型企业成了“租客”,既大幅降低了资金上的压力,也能在高标准厂房内实现智能制造,技术人员穿梭于研究院与标准厂房之间,快速解决生产技术对接问题。“我们的目标,就是留住那些愿意扎根北京发展的高精尖企业。”中关村房山园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标准厂房今年再增15万平方米

在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几乎每一次招商活动都会选择在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举办。这里不仅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与房山区政府合作的重点项目,更因为是“前店后厂”模式中的“前店”聚集地,云集了大量科研人才。招商活动在此举办,正是为了方便高精尖企业更快速地对接上下游产业链。

房山区要打造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研究院的任务是作为中心城区高端制造产业溢出的承载地,推动重点产业优质项目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夯实高精尖产业发展基础。研究院入驻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智能装备和医药健康等领域。目前,研究院一期、二期分别建成了16.88万平方米和5.89万平方米的研发空间,入驻率已分别达到80%和60%,全都是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目前,在一期和二期创新创业的科研人员已经超过0人,接下来,在二期北侧,还会建设研究院三期,让房山区吸引更多人才发力“北京智造”。

研究院大楼内部,排排坐的格子间只占据了极少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前沿技术实验室——浑身装满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调试,工程师在编写程序;船舶除锈机器人正在工作人员的遥控下,稳稳吸住实验钢板;大载荷无人直升机周围,技术人员正抓紧时间探讨机身减重方案……

与一个个前沿技术实验室相对应的,是一处处将“奇思妙想”的设计批量化生产的厂房车间,也就是“前店后厂”的“后厂”所在地。

年初,记者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采访时,航景创新还没有自己的工厂,几十名研发人员都在研究院一期内工作,办公室和简易的试验车间,只隔了一堵墙。“当年那个实验室确实有些寒酸,不论是机身还是机翼,都没法生产。”王伟说,拿到无人直升机生产资质那天,他和几位公司创始人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工业土地地价每亩超过万元,如果再加上建设厂房的钱,势必要削减研发经费,“在无人直升机这个领域,大家都在拼命追加研发投入,我们怎么能反其道而行呢?”

当时,航景创新为了尽量减少“买地建厂”的投入,已经打算将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的研发中心作为总部,在京外寻找低价土地建设工厂。值得庆幸的是,同年,基地推出的“前店后厂”模式让建设厂房这件事有了转机,让航景创新摆脱了困扰,实现了降本增效,快速产业化。“当时如果把工厂建在京外,科研人员两头跑,势必会影响产品更新迭代。”王伟说。

在航景创新隔壁,一起“合租”厂房空间的企业名叫史河科技,生产空间1平方米。“我们是园区里的‘新人’,刚来1年多。可自从来了房山,产品已经更新两轮了!”创始人许华旸说,史河科技由清华大学博士团队创建,最开始打算在紧挨着清华大学的五道口附近寻找办公和研发空间,“我们是做智能装备的,一般的写字楼因为挑高受限,只能用来办公,连研发实验室都建不了,更别提安装大型设备了。我们也曾经动过到郊区买地建厂的念头,但一打听价格,大家都沉默了。”许华旸说,年底,中关村示范区一区多园工作现场会,中关村管委会向全市推广房山“前店后厂”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一下子看到了机会,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发展模式吗?”

走进史河科技的生产车间,会看到一面巨大的钢板笔直地立在车间里。上面的第四代“船舶除锈机器人”,正在钢板上模拟除锈作业。据了解,目前这款智能装备已服务过国内40多家超大型修造船厂。

在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目前可利用的“后厂”空间总计约13万平方米,今年还将通过存量工业用地台账和动态评估机制,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再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这些厂房都是国有平台持有,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租用相应的面积,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灵活调整厂房空间。此外,房山区也可以用代建厂房的方式扶持高精尖企业,待企业上市后,可以对厂房进行回购。

职住平衡打造科学家社区

入驻企业来到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租用办公空间和生产空间,基地管委会这不成了“包租公”?中关村房山园管委会工作人员摇了摇头说:“高精尖产业的人才,对生活配套的要求很高,我们作为园区管理方,要提供管家式的服务和人文关怀,把整个基地打造成科学家社区,助力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

在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内,位于园区北侧的是一栋造型别致的圆形大楼,名为“印象里”。这是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为高精尖人才建设的商业综合体,一层的咖啡厅面积很大,“园区云集了不少高科技企业,我们希望咖啡厅成为企业家们思想交流的平台。也许两名科学家只在一起喝了杯咖啡,就碰撞出了一个新的金点子。”中关村房山园管委会工作人员说,咖啡厅隔壁的喜马拉雅数字有声书店是房山区的试点,在园区米范围内都能享受免费听书服务;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也是专门为经常加班的研发人员引进的。“印象里”的地下一层,是健身房、游泳馆和理发室、洗衣房,楼上还有金鼎轩餐厅,方便高精尖人才不出园区就能品味美食。

为了让高精尖人才实现职住平衡,基地管委会还在“印象里”西侧建设了科学家公寓,总共6种户型间,涵盖单间到套房,全部采用精装修。公寓月租金从元至元不等,“拎包入住”的同时,公共区域还会每2小时消毒一次,物业电话24小时服务,解决科学家们的后顾之忧。在“印象里”东侧,则是一处高标准酒店,方便高精尖企业安排商务接待,酒店楼上还有人才公寓,让更多科研人员实现就近居住,营造“创客小镇”的浓厚氛围。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还开通了13路班车,方便家住在海淀、丰台等地的“上班族”往返。首都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于年9月在基地正式开学,是北京市十所优质学校之一。此外,基地在建医院和首师大未来实验幼儿园等教育资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