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加用户:笛小凡
有人说“家庭智能旗舰SUV”是移动办公室,我们也来试试看。
上篇文章里,我给大家仔细分析了全新理想L9的静态表现,包括外观、内饰、功能设计、座椅、空间实用性等等内容。作为「万以内最好的SUV」,理想L9的试驾约起来并非易事,据说前期的试驾排期都优先分给了下订用户,我在发起预约一个月后才接到了理想销售顾问的电话。
在展厅到停车场的路上,我和理想销售简单聊了几句,得知这辆车是我此前在展厅静态体验就最钟意的「银外白内双色轮圈」,正好趁着阴天感受一下自然光照下的视觉效果。实际表现依旧令人满意,我可以很负责地向有意愿选择理想L9的朋友推荐,相比于平庸的灰色、丑陋的紫色、恶俗的金色和虽然顺眼但也需要加钱选择的蓝色,这次的银色金属漆绝对算是亮眼,强烈推荐!
与此同时,我也想继续延续上文中对这辆车白色内饰的赞美,一方面是橙色实在太丑(不知道是哪位产品经理主导了这次颜色变更,理想ONE的那个棕色明显会有更多的受众),另一方面是几个颜色都无需额外付费,这款更顺眼的白色内饰无疑更值得推荐(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白色内饰颜色过亮,白的有些刺眼,没有理想这个颜色好看)。除了颜色本身之外,我喜欢这款白色内饰是从理想ONE延续而来的,理想ONE的内饰灯光亮度很强,每当夜里拉开车门,车内环境在白色座椅的映衬下会有一种别样的通透感,这个也是棕色内饰版理想ONE达不到的高度。
「乘坐感受:滤震隔音」
鉴于L9的座椅模型相比前代产品理想ONE有了很大的飞跃,恰好体验也先从试乘环节开始,那我就顺势从乘坐感受先聊起。在悬架调整为「运动」时,滤震动作也足够柔韧,对于路面小幅颠簸的抑制能力出色,但对于大幅的震动滤震有一些的余震,后桥还会在同时表现出横向摆动,二排、三排乘客感受较为明显,但就目前的表现评估很难算是具有什么「豪华感」。
当然上述评价均基于我试驾当天的车辆情况、软件版本及其所对应的空气弹簧标定状态,极可能与后期版或交付版车型存在差异,仅供参考。
除了「运动」,另外两个悬架的可选模式在我看来均处于不可用状态,余震更多,动作也更碎,除了让滤震的廉价感大幅提升,还没发现有什么优势。
隔音静谧性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不知是否得到了米其林PS4SUV的充分加持)路噪很轻微,风噪随车速提高的增益也很小,放在四五十万元价位中算是很优秀的表现。除此之外,增程器的运转品质比此前东安动力的三缸1.2T引擎有了一些优化,启停过程都非常平顺。
「座椅」
在上篇文章中,我用了很大篇幅表述理想L9的座椅和空间布局,那这次再从乘坐角度提一嘴。不得不说,这次理想L9第三排的乘坐性突破了“可用”的临界点,腿部空间可以和第二排协调,坐垫厚度也还可以,我认为理想L9当前这种第三排座椅布局可以说“应急使用”或者“三排坐娃”了。
反之,理想ONE、丰田汉兰达、奥迪Q7等一众中大型尺寸SUV的第三排座椅是不具备载人价值的,小孩都憋屈,硬塞个五分钟没问题,但让人长时间乘坐堪比上刑。除了绝对空间和坐垫厚度这两个多数车型第三排乘坐的掣肘,理想L9的第三排座椅在填充物柔软度、头枕位置以及靠背角度等方面也都不错(仅横向对比类似车型的第三排座椅)。
即便如此,理想L9的第三排座椅距离部分MPV车型第三排座的差距也还是很明显的。一是头部空间,L9第三排虽不至于像丰田赛那般顶头,但毕竟电动化SUV的车内竖向高度相当受限,从第二排进入第三排的姿态仍然比较狼狈,需要欠身低头才能勉强进入;第二则是第三排的乘坐姿势,纵然L9的坐垫比许多三排座SUV厚了一些,大腿能够一定程度上得到承托,但是这个承托还是需要腿部空间作为代价。
换句话说,这时候其实是需要用小腿前伸来换取大腿与坐垫的贴合,纵然车长超过5.2米,但L9的车内仍然没有那么充裕的前后空间来满足此需求,而实际第三排如果只有一位乘客时,其可以选择靠近中间的腿伸入第二排中央过道,这样可以换得一条大腿的充分承托;但如果第三排有两位乘员,二者都伸腿至前排显然不太现实,此时谁来当这个伸腿的乘客就变得尤为关键,同时第二排乘客的内心也一定五味杂陈。
其实讲到底,上述表达的其实都是SUV车型布置第三排的结构缺陷,我在年初某条视频里介绍的某款MPV可以用不到4.9米的车长就布置出了极其优秀的三排乘坐体验,既可以说这是研发能力的表现,但也不免感叹结构限制影响之大。
与此同时,我也呼吁理想汽车在接下来的中型/中大型尺寸产品上多注重两排座产品的开发,将目前理想ONE这种「食之无味,弃之一点都不可惜」的第三排设计抛弃才是推进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理念发展的正道。
相比第三排,二排的乘坐感受就好了很多,当然该讨论建立在第三排没有乘客的条件下进行(即不限制座椅的前后、靠背俯仰调节角度),无论是“地位更低”的主驾后座位,还是独享小桌板(小桌板文末再说)的右后座都可以找到舒展的坐姿,除了比前排椅子更顶腰,几乎没啥可以挑剔的。如果第三排右侧没有乘客,二排右座的乘客放躺靠背展开腿托也比较惬意,值得好评。
「驾驶感受」
轻踩油门走起来,这辆L9的动力释放在「运动」模式下还是比较完美的,无论响应至少在试驾时70%左右的剩余电量下,车辆对不同车速、油门踩踏深度时的油门响应都是挑不出毛病的。和之前的理想ONE类似,「舒适」模式下的油门空行程会大幅增加,纵然可能屏蔽一些误操作,但我觉得整体不推荐大家使用。
官方宣称加速成绩有提升,但绝对动力感受和理想ONE差异不大,也有可能受制这辆试驾车的SOC,无法发挥这辆车最强的动力水平,但绝对动力或者加速能力并非我对该车最担心的部分,我只期盼它能够在低SOC下能够拥有相对更强的动力。此前的理想ONE在高SOC(75%以上)加速能进7秒内,而在低SOC(20%以下)时零百加速就已经要到11秒开外了,纵然11秒开外时也能保证正常驾驶,但动力悬殊实在是过大。
刹车脚感差评,制动力输出随踩踏的释放明显不够线性,随着整个踏板踩下,前段并没有什么制动力的释放,再往深了踩才有制动力开始出现,也就是说踏板行程虽长,但真正的有效行程偏短,虽然增益逐渐变大,但脚感依旧不太舒服。除了刹车脚感本身,我还想再提一下这辆车的动能回收部分。界面里可选择的动能回收强度有几档可调,但即便设置为「强」的状态,动能回收力度也不强,虽然可以官方解释为“舒适性取向”,但我觉得既然能够调节,不如多标定两档回收效率更强的模式。
除了加速刹车,这辆车的混动模式(官方名「能源模式」)也值得一提:除了字面非常好理解的“纯电优先”、“燃油优先”和“油电混合”,在选中前二者时还分别会弹出“强制纯电”、“强制充电”这两个选项。顾名思义,前者能够允许驾驶者支配使用纯电模式行驶至SOC极低位,后者则是唤醒增程器起机工作,让电池SOC持续维持高位。试驾过程中,销售跟我说厂家严禁他们带客户试驾时启动“强制充电”功能,虽没明说原因,但我从行车电脑表12.4L/Km的油耗值略猜出了一二(理想L9的实际油耗值待测,试驾车表显值没有太强的实际参考意义)。
转向手感也有三档可调,我认为「舒适」是最好用的那一个,其余的「标准」和「运动」都有比较刻意的阻尼加重,尤其是「运动」模式下转向回正阻尼较大,手感比较黏,不推荐使用。虽然这次L9的车身长度超过了5.2米,但转弯半径却比理想ONE小了一些,路口调头时感受非常明显,一定长度上弥补了车身尺寸带来的行驶便利性劣势。
但不管怎么说,理想L9的尺寸在咱们这汽车市场环境里还算是大,开惯了小尺寸汽车的朋友,或者居住、工作环境停车状况不佳的朋友都得慎选这款车,千万不要听着忽悠脑补全景影像或其他辅助功能可以消除L9的大尺寸对驾驶的负面影响,希望大家都可以开着L9到自己居住的环境中穿梭一下,亲身感受一下自己在这么一辆占地面积巨大、宽度堪比赛那的车里行驶在路上是什么感觉。
驾驶感受谈不上动感,我觉得这并不算一个好消息。至少目前的版本下,开着这辆理想L9快速并线、转弯是一件心里没啥底的事情,首先车身跟随性比较慢,转向输入和车头响应中间需要明显的反应时间,其次车身在快速变道时有比较明显的侧倾,最后是并线后车身有比较明显的回摆动作(后桥明显),不敢谈极限状态,但日常行驶中的动态驾驶感受如上所述。
肯定有人质疑“一个舒适取向的家用车为什么要动感”,但我还是要再说一遍之前强调了很久的观点:一个好的底盘,一定是高度兼顾运动与舒适的,况且当下市面已经不乏这种优秀的标定作品,所以切勿在对比时将二者对立,只能说理想L9官方和销售大肆鼓吹的“空气悬架”表现还有提升空间。
「“智能”体验」
作为一直宣传“智能化”的新势力造车品牌,理想L9的智能化体验部分自然也是体验中的重头戏。
得益于中央通道传统换档手柄的取消,换档机构改至方向盘右手位,和巡航功能的激活按键合为一体,特斯拉车主应该对这个设计十分熟悉,大大改善了此前巡航拨杆功能单一的尴尬问题。
得益于辅助驾驶芯片等硬件的更换,理想L9等驾驶辅助功能有了更高的标定上限,驾驶辅助程序在试驾过程的短途体验中整体还不错,车道识别、前车跟随、行驶居中和加减速逻辑都发挥正常,但中控屏上行车信息界面里出现的周围交通参与者识别情况看起来比较搞笑,固定的花坛时而背识别为摩托车、时而被识别为行人,还有时候化作一辆卡车横穿而过,虽说这场景也并非第一次见识,但每每从屏幕里看到这么些阴间玩意儿不免有些揪心。
用HUD抬头显示功能代替传统仪表屏完全是画蛇添足,纵然这次理想宣称HUD面积广、亮度高、显示内容丰富,但实际上在复杂窗外车流中去读取信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相比看仪表屏来说也并没有更高的安全性,人眼还是需要不断在HUD内容和路面车流中反复聚焦,我觉得不如狠狠心直接取消。
方向盘上方这一小条用于显示车速/档位、剩余里程和能源模式的触摸屏其实也没啥用(但比起HUD还是更有存在价值),我倒是认为理想汽车不如充分开发一下中央屏幕上的仪表信息板块,行驶过程中让仪表信息固定于屏幕靠驾驶员一侧,既省成本又好用,何必弄成现在这个德行,想看仪表还得先想想看哪合适。
中控车机的UI设计是理想一直以来的优势点,但是交互和细节界面一直还存在问题。首先,屏幕离驾驶员的距离虽比理想ONE近了许多,却依旧是过远,也就是说我坐在主驾驶位必须得向前欠身才能触按屏幕上的功能区,再加上理想这次去掉了此前的中央通道控制屏,主中控屏内集成的功能更多,可调出的功能区也比此前更加繁杂,新车主可能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来适应。
「理想同学」功能有优化,现在的唤醒率在车内安静的情况下达到了基本可用的状态,配合手势控制天窗遮阳帘等功能聊胜于无;自动泊车功能在开阔地试了一下表现良好,倒车动作干脆利索。但不得不说,我对在车里喊语音助手和让车来帮你停车这些蠢事还是有些芥蒂,这种功能最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切不可当作交互不便的遮羞布。
第二排屏幕的实际存在价值在我看来远没有宣传属性强,用来放动画片哄小孩确实是可以的,原理类似于把曾经流行的吸顶DVD播放机换成了智能网络电视。但是千万别不切实际地想什么接游戏机带小朋友娱乐,求求你们放过孩子的眼睛吧。咱开车就欣赏欣赏风景,停下车就玩玩手机或者带孩子回家看会电视不香么?更何况,这样一块悬挂在第一排头顶的15英寸的小屏幕,距离理想L9第三排乘客的距离已经是很远了,后面两排乘客同时享受影音体验只能是空想。
除此之外,第二排屏幕的交互方式是触摸或手势控制,但实际上第二排乘客坐着是够不到屏幕但(毕竟屏幕在前排头顶处),而手势控制无论从操作逻辑、触发率还是操作可靠性看都更像是马戏表演,其实一个遥控器就能解决的事情,本不必这么麻烦。
「总结」
接上篇静态体验的文章,我觉得理想L9确实是该企业完成度更高的一款产品,但以其当前表现还远衬不上官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产品定位。而理想L9这款车也算是理想品牌第二个时代的第一款产品,正如大家所知,接替理想ONE定位的L8已经箭在弦上。
迄今为止,我对理想L9的动态感受仅限于这次不到一个小时的试驾,理想L9的产品软件还在不停OTA,我的体验内容有很多部分可能随着版本OTA而产生或多或少的改变,也欢迎大家多多试车,并在社交平台分享对这款新产品的体验!
「“移动办公室”?」
说实话,本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很积极的几个字,但就在文章写完后新车交付的这几天里,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媒体的自嗨式发言,里外里的就是想说在理想L9的第二排右座办公是多么多么先进的船新体验,实在是惹得人神共愤。
对此我想说:无论是当年把电动车当作「LivingRoom」,还是今天在理想L9第二排办公,本质都是刻意创造需求。说出这种话的人出发点若是出卖观点迎合宣传导向倒也罢了,可就是有那么些嘴硬的鸭子,非得说这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场景。我想问问那个生活在「LivingRoom」里的老哥,上厕所也是不可替代的生活场景,在「LivingRoom」里突然闹肚子该咋办?我也想问问那个在理想L9第二排“工作效率爆棚”的朋友,家大业大有车有房的,就缺个能坐着工作的办公室是不是?还是故意不准确计算时间提前出发,到了地方以后在车内工作等待?
咱也不是说小桌板是什么差劲的设计,但我也希望各位去理想L9展开前座的桌板试一试,那桌板的高度和你坐在第二排伸开腿的舒适位置能匹配么?为了所谓的“高效工作”,既要迁就副驾位置,又得牺牲坐姿,有那功夫回办公室或者到家里的桌前坐会儿是有什么技术性困难吗?
纵然也有博主在近日说理想官方从没推广过这种使用方法,但不得不说坊间已经有一些网友或评测人(尤以李大锤这样的弱智媒体为甚)总喜欢边缘化产品的核核心特点,着重强调所谓的衍生功能和“智能体验”,你试一辆「家庭智能旗舰SUV」,那它首先得是一辆好车,汽车工业至今仍然在飞速发展中,很多产品经历一次年度改款都会呈现天翻地覆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能说出“悬挂操控转向豪华感隔音这些基础素质大家都差不多80、90分拉不开差距”的人,要么是基因层面的感官缺陷,要么就是揣着明白装傻*,看这种人评车,也许永远也选不到好车。
借理想L9,我也再次给选车的朋友们提个醒:买车不能光看宣传,选车不能只信车评,多数选车的朋友都是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独立个体,选车之前一定要充分想好自己用车的场景,结合实际的静态和亲身动态体验再下单,切莫被厂商或部分所谓车评人画的大西瓜吸引,远看外青内红,令人垂涎,真正一刀下去,等待你的也许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