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孩早恋,父母互相指责,追根溯源到底是谁之过?事情是这样的。我大学同学的老婆过来找我诉苦,说自己儿子最近谈了个女朋友。我一听,吃惊不小,如果没记错的话,她家的儿子今年刚14岁,上初二。同学老婆说,儿子每天晚自习都回家很晚,还是他班主任找到她,她才知道自己儿子谈了个女朋友。那女孩是他同班同学,同岁,与我是一个小区,离校很近,反倒是他们家离校更远一点儿,她儿子每天晚自习后,都护送女孩回家。班主任找到双方家长,让家长管一管,同学老婆就给她老公、也就是我的同学打电话。我同学回到家,对儿子连说带吵,让儿子保证把关系断掉。儿子一走,他们两口子开始互相埋怨,同学骂老婆,孩子咋管的;老婆骂同学,一周回来一次,回来就装大爷,家务事不做,与孩子也不多说话沟通,孩子手机上瘾也不管。我同学自己创业,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租写字楼办公,工作压力大,平素住办公室,只周末回家,他是家中独子,有点大男子主义,带娃干家务基本由老婆一人承办,加上其它因素,两口子关系很差,已经达到无话可说的地步。说实话,要不是这次班主任找,他们两人连架都吵不起来。父母关系这样差,孩子自己知不知道呢?事实上,我同学家的这个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父母关系非常不好。我不知道我这位男同学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他对自己的老婆是极度看不上,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受自己老婆影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把他送到了私立学校上学,昂贵的学费,加上每周只能回家一次,让家里的经济情况更加糟糕,也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逐渐疏远。所以,当听说这个孩子现在已经早恋,我很快就想通了。为什么?因为孩子孤独,而他的各种叛逆也是根源于孤独。父母角色长年累月的缺失,让孩子本该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被迫早早就体味到了孤独。试问,孩子在童年时,哪些事情最不能缺少?答案一定就是陪伴。只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做寄宿儿童,不做留守儿童,孩子的精神世界才可能是完整的。只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随时随地与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快乐,孩子的心里才不会落有遗憾和缺失。只有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拥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的心里才能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他的精神才不会随意寄托在别的事情或者别的人身上。有爱的家庭,孩子的心中是安定的,他的情感是有寄托的,他就不会随意早恋,把早恋的对象当成自己精神无处安放的替代品。所以同学家的这个孩子,幼时被放老家由爷爷奶奶养,六岁时离开父母上寄宿学校,好不容易初中可以就近上学了,爸爸又常常不回家,而他与自己的妈妈又因为长时间段的分离,而早已失去了融洽互动的动力和热情。这样的孩子会不孤独吗?这样的孩子会不早恋吗?拿在手里的照妖镜,我们总是习惯了去照别的妖怪,而往往忽视了我们自己才是那个隐藏最深的妖。孩子的问题,照出来的往往都是父母的问题,是家庭的问题。我是糖心幽幽,一个为孩子的健康、学习和心灵操碎了心的中年老母亲,更多育儿文章和亲子公益内容收录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07.html
上一篇文章: 怎么又是你23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