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现效力于西甲西班牙人队的中国球员武磊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症状较轻,目前在家隔离。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外界对西班牙疫情的担忧。
据worldometer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当地时间20日晚,西班牙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万,达到例,其中死亡病例破千,达到例。
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疫情重灾区,确诊病例数仅次于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当地时间3月14日,西班牙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全国封城15天。西班牙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第二个封锁全国的欧洲国家。
西班牙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创新高。/截图自worldometer
自1月31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西班牙此后疫情平稳,直到3月初确诊病例才破百。然而,之后的两周时间内,西班牙疫情迅速扩散,首都马德里更成了重灾区。其间,首相桑切斯的夫人确诊,桑切斯被隔离14天;内阁多位部长确诊,所有内阁成员接受检测。西班牙面临着巨大危机。
据新华社报道,3月15日,西班牙外交大臣冈萨雷斯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通电话,直言西班牙政府面临医疗物资短缺等困难。王毅表示,中方将根据西班牙的需要紧急提供一批医疗物资援助。3月17日,中国向西班牙捐赠的50万只口罩运抵西班牙。
当地时间3月18日,正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商学院读研的小智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西班牙封国状态下,在西中国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
封国期间,昔日热闹的兰布拉大道人烟稀少。/受访者供图
中国留学生在巴塞罗那:
“封国前,我就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小智在一个中国同学家中已经住了将近10天,西班牙封国也进入第5天。小智是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现在正是第一年的第二学期(小智所在学校一学年一共有三个学期)。
其实小智之前是自己租房的,室友是一个外国人。但3月10日学校关闭校园后,小智临时搬到了附近的中国同学家中,方便相互有个照应。
在西班牙疫情开始快速暴发时,小智曾有点慌,但他没有选择回国。现在,他每天在家上网课、做课程作业、和朋友一起做一些简单的锻炼、一起研究做饭,生活简单又平静。
封国期间,往常热闹的商业街静悄悄。/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西班牙14日开始进入为期半个月的“封国”状态,你有考虑过回国吗?为何最终没回?
小智:刚开始的时候也有过回国的念头。在封国前,家人通过新闻了解到欧洲的严峻形势,希望我能在疫情大规模暴发前回国,因此当时有了回国的念头。但是后来考虑到几个原因,决定先不回国了。
首先,从西班牙回国的路程非常折腾,贸然回去被感染的几率反而增加了。其次,考虑到国内的状况正在逐渐好转,也通过媒体了解到国内上下为了抗疫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我回国的话不仅不能帮到什么忙,反而可能增加相关工作人员的负担。还有就是考虑到未来学业和工作规划的连续性,如果现在回国肯定会打乱计划。最后就是经济方面的考虑了,除了暴涨的机票价格和归国后的隔离费用,回国也面临着提前退租损失违约金等问题,经济成本比较高。
综合考虑了自己的学业计划、国内的隔离政策和复工情况等,我觉得暂时留在西班牙更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过,虽然我最终没有选择回国,但会时常跟家人朋友保持沟通,消除他们对我安全情况的担忧。
新京报:近一两周西班牙疫情快速扩散,你身边的留学生群体心态如何?
小智:3月9日前,西班牙境内不到例确诊,当时大家还没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接下来的短短两天,确诊数直接翻倍至两千多例。当时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周围留学生越来越焦虑西班牙接下来的形势,部分同学在国内家人和朋友的催促下买了机票回国。
后来西班牙确诊数继续大幅度增长,截至18日已经有一万四千多例,政府也宣布了封国举措。在封国的状态下,没回国留学生的心态也从焦虑逐渐转变为淡定,甚至开始在家自娱自乐起来,比如利用网课平台,一起跳健身操等。其实不止中国留学生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学校里来自其他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法国的留学生大多也经历了这种类似的变化。
巴塞罗那街头戴口罩的中国留学生。/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随着西班牙疫情的发酵,你在当地是否有观察到一些变化?
小智:变化挺明显的。首先是购买和戴口罩的变化。在疫情出现苗头的时候,大多数当地人并没有很在意,身边也有不少的外国人对于新冠病毒存在误解,比如有的人认为这只是个普通流感等。但是这里的华人了解中国的情况以及病毒扩散的严重性,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早早就有人去药店购买口罩等防护设备。此外,当地一些华人慈善基金会也积极响应,筹集口罩等物资,送到缺少物资的华人手中。因此在疫情暴发的时候,面对危机,华人比当地人会准备得更充分些。但随着疫情逐渐加重,当地人也慢慢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从网购平台购买口罩等设备并逐渐在公共场合使用。
其次是封国禁令执行之前,超市出现了抢购现象。西班牙的封国禁令要求餐厅、酒吧等场所关闭,居民尽量待在家中。封国禁令下达后,巴塞罗那街道上的人减少了很多,戴口罩的人则慢慢增多,但是没戴口罩的依然还是大多数。西班牙疫情最严重的区域是在马德里,那里的管制会更加严格。
此外,虽然我和我身边的朋友目前都没遇到当地人的歧视或嘲讽,但是有听说过这类事件发生在其他华人留学生身上。不过,中国正在积极分享抗疫经验,中国政府、企业和NGO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抗疫。正是这些努力在一点点消除欧洲人的偏见,保障海外华人的安全和利益。
新京报:“封国”状态下,你平常都会做什么呢?
小智:在封城前,我前往超市购买了很多“战略储备”,包括饮用水、蔬菜、肉等,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封城的时候,学校关闭、健身房关停,我的生活反而简单了起来。现在,周一到周五我每天会根据课表上网课,然后做课程作业,争取不落下学业。
闲暇时间,我会在家做些简单的锻炼。最近,我和几个同学会每两天抽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通过视频分享平台(网课平台)一起跳健身操、做做平板支撑等简单的锻炼。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也借机和朋友们保持交流。其实封锁在家意味着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了,我有朋友在家通过网络教程学习吉他、小提琴,研究美食等,还有朋友在家录制健身vlog分享到网络上,都很有意思。
与此同时,我也在积极地投递简历和准备面试,寻找合适的实习机会。说实话,生活还是挺充实的。想放松的时候,就和小伙伴在阳台数哪个路人戴口罩了,哪个人没戴,今天街上的出租车是不是更多了,今天对面的写字楼的某国领事馆有没有人来上班,如何提醒对面把办公室的灯关掉,等等。偶尔出门,也只会去超市购买必要的物资。
在封城期间,其实也是可以出门的,譬如去超市购物、去医院、去遛狗等。但如果明显是在街上乱逛或者跑步,可能就会遭到警察盘问甚至罚款。封城后我和朋友出门过一次,去超市购买食材等,路上有看到警车巡逻,但我们没有遇到盘问。到达超市后,门口的保安要求每个人在门口领一副一次性手套戴上后才能进去。结账出超市时,会有保安在出口进行引导,要求顾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当然我们也可以网上订购,会有外送员配送,但整体可配送的店不多。
超市里,部分当地人也戴上口罩。/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国内现在关于留学生回国有很多讨论,也出现了一些不大友好的言论,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小智: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些不太友好的评论主要还是来自于个别例子,比如有的留学生回国后忍受不了比较差的隔离条件而抱怨等。其实我也能理解大家对于这种现象的不满,疫情已经对国内大部分人的生活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在国内抗疫收尾的阶段,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担心大批境外输入病例出现,让前面的努力付之东流。
不过,我觉得不能以偏概全,大部分归国的留学生都认真听从专业指导,积极向相关单位报备,在旅行途中做好了各种防护措施,到达国内后自觉接受隔离。
此外,很多留学生也一直在支持祖国抗疫。在国内疫情严重期间,西班牙当地的华人组织和机构自发发起捐款活动,购买物资运送回国。在我的学校中,中国学生社团发起了募捐活动,学校的华人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志愿协助举办活动,最终在三天内筹集了多欧元捐赠给国内的基金会。总的来说,“巨婴”行为确实不可取,此类行为的曝光也是对其余海外华人的一个很好的警示,但也希望不要就此为全体海外留学生打上“巨婴”标签。
至于留学生是否应该回国,我觉得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大局,综合考虑做出决定。比如有的留学生的剩余学业基本都是通过网课进行,回国有利于找实习或者工作,这种情况我觉得可以错峰回国并避开人流量大的机场落地,回家后自觉隔离。再者就是有重大紧急事情非回去不可的,当然也可以回国。但我觉得,非必要的旅行还是应该尽量避免。
最后,对于当前关于留学生归国问题的争论,我觉得需要多方互相理解。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相信自己的孩子在国外隔离可能是目前的最优解;需要留学生的理解,祖国永远是自己的家,现在吃的一点苦是为了减轻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医护人员肩上的负担;需要国内网民的理解,相信团结和耐心是抗疫胜利的关键。
新京报记者谢莲
编辑樊一婧校对吴兴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