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写字楼 >> 写字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商铺血亏,住宅爆赚算清一笔账让你掌握房产

来源:写字楼 时间:2023/3/28

从一铺养三代到三代养一铺,这个巨变经历了大约10年。而这十年,也是住宅价格坐火箭的十年。同样是地产商开发的产品,结果却一个天一个地?更诡异的是,商业地产在过去20年里,你听说过有什么打压的政策吗?反倒是住宅的调控在不断加码,限购限贷限价控贷......,就差直接封售楼部了,就这样也没见把商铺顶上去,把住宅价格打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商铺价格十几年死水一潭,大家能自觉地“铺租不炒”,而“房住不炒”却成了艰难的任务?

本文较长,不过洞悉了背后的原因,可能会颠覆你脆弱的价值观。

商铺是饱受毒打的大儿子,住宅是万千宠爱的小儿子

这俩兄弟生下来时,没什么差别,就是说你买一手房时,投资商业地产和住宅的区别不大,看房-付钱-交房-办证,流程一致,费用相当。关键看后面怎么养活,或者说二手房怎么交易,这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当你的一套商铺或住宅要卖掉,按照法律需要缴纳很多很多税费。主要有三个大头税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契税。还有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附加费,都是葱姜钱,暂且忽略不计。

小儿子(住宅)的待遇是,按照现行法律,高额的税种都给免了,仅留契税。当你持有住宅满2年时,免征增值税,当你持有住宅满5唯一时,免征个人所得税,就剩下契税了。契税是多少呢?按面积不同,征收交易总价的1~3%,是不是和中介费差不多?

可大儿子呢?(商业地产),不管是商铺还是写字楼,交易环节的税负可就让你大开眼界了,为了防止你心脏受不了,我们先从小的差距说起。

1.契税:刚才说过,住宅地产的契税,对于小户型有优惠,可以从3%优惠到1%。但商业地产的契税,是3%整,一分都不少,任何面积一视同仁。

2.印花税:政策规定万分之五,对买卖双方收取,合计总房款的千分之一,不多。但执行起来,住宅交易的印花税全免,为零。

听起来还不是很刺激吧,那我们开始上大菜了。

投资地产的收益主要是两块,一块是升值,一块是租金,这俩儿子也是一个道理。

如果你投资的房产升了值挣了钱,那结果大儿子会被打个半死,小儿子则会被搂到怀里夸奖真能干。不信请看:

3.投资收益:房产卖出价和房产买入价之间的差价,就是你的收益吗?绝不是!那只是你的投资增值部分,商业地产是怎么处理的:

A.增值税:既然你增值了,那自然要缴纳增值税。增值税的计算办法,是你增值部分/1.05*0.05。先除1.05,实际税率你可以认为就是增值部分的5%,加上一堆增值税附加什么的,合计是5.6%的税率。只是增值部分的5.6%?还算好嘛,不多。别着急,早着呢。

B.个人所得税:你赚钱了,自然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天经地义没毛病,你盈利部分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现在税率到了25.6%了。

C.土地增值税:增值税是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是土地增值税,这两个不冲突,都得缴。

土地增值税就恐怖了,其税率,在30~60%之间,你赚的越多税率越高。

假设你买了一套万的商铺,当你出售的时候,一旦售价高于万,就要缴税,因为你赚钱了。

如果你没赚到50万,那么税率是30%。

如果你赚的钱位于50~万之间,那么税率是40%。

如果你赚的钱位于~万之间,那么税率是50%。

如果你赚的钱位于万以上,那么税率是60%。

这里还有个速算扣除,也就是把你交易时的成本和房屋折旧也算买入成本了,这会导致税费少一点,但少的不多。

天天梦想房价翻倍暴涨?翻倍可以,怕你交不起税。我们按最低的算,增值额度低于50%,那么税率也有30%。

以上三项合在一起,增值部分的税率就高达55.6%。

如果你当初眼光神准,买商业地产的价格特别便宜,买入价很低,现在价格翻了又翻,那么你的最高增值税率可以达到85.6%!如此高的二手交易税费,让买卖商铺就是典型的风险归自己,收益归别人的助人为乐行为。

你还炒吗?所以这么多年炒大蒜炒绿豆炒藏獒炒手串,听说过炒商铺吗?

有人用买卖住宅的经验说,卖家可以转移税负啊,不管国家怎么加税那都是买家出。实际上,税负的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你求着买别人东西时,他加个五千一万的到你头上,你捏着鼻子也就忍了,可他如果要加价50%,等于亲自把你鼻子拧下来,你忍不忍?

除此之外,大儿子的日子艰难还体现在持有成本上。

D.房产税:我们一直喊着“狼来了”的房产税,迟迟落不了地,其实这是误解,因为是住宅的房产税难产,商业地产的房产税早就实施了。

不过商业地产的房产税也是针对企业不针对个人,上市公司靠卖持有的住宅瞬间扭亏为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如果想靠商铺这么续命......那死亡速度估计得加倍。

房产税的计算,是你买入价*0.8*1.2%,也就是你买入价的8折,每年缴纳1.2%的税率,注意是每年缴纳。如果你不缴纳,国家也不催你,但是等你打算交易的时候,需要把你历年未缴纳的房产税及高额的滞纳金一并缴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费用:

E.物业费:住宅也是有物业费的,但和商铺比起来,低得不像话。一般一平米2块3块,豪宅大HOUSE收到4块5块已经够狠了。商业地产呢?租金60元/平米/月,但物业费高达15元/平米/月的写字楼见过吗?告诉你,很正常。

和住宅一样,如果你铺子租出去了,物业费由租户承担,但如果你租不出去,这个物业费是不可能免的,物业公司旱涝保收。对你来说,旱涝保“交”的房产税和物业费就像一根插在身上的水管,如果你运作得不好,源源不断得放血,你的血不够,就放三代喽。

所以,住宅领域有很多佛系业主,毛坯房买了可以一放几年,房价暴涨后发财不误。在商业地产领域,这是不可能的,购买商业地产的唯一目的就是出租,出租回报率是衡量价值的重要标准,空一天就赔一天。

真正的只用不炒就是这么实现的。要调控房价,这不就是现成的办法吗?为啥不用呢?我们下面再讲。现在先说另一个问题:既然商业地产交易要承担这么高的税费,持有风险那么高,当年为什么还有“一铺养三代”的盛世呢?

商铺是时代的弃儿,住宅是全家的宠儿

商铺价格的起飞,和中国的起飞是同源的,显著起点是1年中国加入了WTO,制造业立国政策使中国的产品走向全世界,同时也带动国内的工商业经济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开厂开店成风,民间借贷三分、五分利都很常见,5分利年息就是60%以上啊,可见那时候的生意是多好做。

到了9-年时段,是商业地产的巅峰,家有一铺是成功人士的标配。商业综合体与商铺如雨后春笋冒出,商铺均价飚到了4~5万,核心商圈上十万的铺子也不少,商铺的租金也是连年上涨,做生意的一铺难求;像蚂蚁一样诞生的新公司、海外蜂拥而入的外企,把写字楼的租金也抢起来了。

那时候说一铺养三代真不是骗人的,因为商铺租金的回报率可以很轻松达到10%以上,开发商优先建设商业地产,住宅真没商铺挣钱,商铺一推出来就抢光,包括买和租,那时有个好铺子都捏在手里死不肯放,都想着靠“睡后收入”吃香喝辣呢,谁还在意那些交易和持有成本呢?

现在呢?商铺价格从巅峰期腰斩是肯定的,而且很多年一潭死水不会大波动,烂尾商业比比皆是,开发出的商业盘,无论商业体还是写字楼费吃奶得劲几年也卖不完。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商业和住宅地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经济不也是连年增长的吗?消费能力不也是快速提升的吗?原因汇总如下:

原因1:供应太多

在商业的繁荣的那些年,开发商的饥渴让政府推商业用地充满了热情,每年都有海量的商业用地上市,土地价格也节节高升。可是,商业地产和住宅需求端有个根本区别,住宅有从刚需到改善的巨大空间,最早几代人挤一套房,现在一家子一套房,还想着从一居室到三居室再到别墅,中国陈镇人均居住面积已经40平方左右了,发达国家里都在50平方以上,我们还有改善空间。

而商业地产也有其客观规律,商家做生意满足了出样展示交易需求空间后,还需要从刚需到改善把面积扩大吗?根本不用。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人均商业面积的警戒线为1.2平米,超出了就会出现需求不足,我们现在是多少?2.5%,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明显饱和了,消费升级的规律是产品升级,服务升级,不需要商业面积升级,人还是那么多人,店却不断的增多,竞争加剧生意自然下降,租金承受力自然降低,商业设施自然也就几人欢喜几人愁,甚至普遍萧条。

商业地产有商家,有生意就繁荣,没商家那就是一堆钢筋混凝土,这些年哪个城市里没几处阴森森、惨兮兮的空商城?哪个城市又不是走几步路就是一个小商圈?商业地产的现状,和整体规划、供应的不合理有很大因果关系。

原因2:商业地产运作跑偏

如果问你,开发商业地产的目的是什么?想当然的自然是做成一个繁荣的商业体,但在中国,开发商业的地产商这么想的绝对是少数,大家的目的很明确,造出来卖掉就万事大吉,至于卖掉后做成什么样,关我嘛事?哪管业主的死活。在很长一阶段,这么做是完全合法的。

与住宅相比,商业地产运作的技术含量要高得多,住宅造出来只要不是豆腐渣工程,总能住人。而商业设施的规划、设计、招商、运营都有客观规律,造出来了没人租、没生意一切白费,这当中关键的就是一个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和相当一段时间的养商,使得商圈从稳定到成熟再到繁荣,这期间是需要投入可观资金进行广告宣传、营销活动、商家扶持,这一周期至少得2年以上。

而现实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数码城、古玩城、电器城、茶城......,都是卖房的噱头,开发商的功夫全都下在销售阶段,广告宣传铺天盖地、把未来前景和回报说的头头是道、甚至可以把开业做的漂漂亮亮,出租率%,(免租一年当然能租满)。等到铺子都卖光了,开发商赚肿了,他还愿意投巨资去养商业吗?换你你愿意吗?这时候把项目扔给一个空壳商业管理公司,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由商业体、业主、商家自生自没去吧。

另一方面,商业地产界的共识是:产权分割就是“商业癌症”。什么意思?比如一座商场或一个商城,首先需要有超市、影院、主力店这样的大商家,占用很大面积,如果这些商家面对一个业主谈起来就很容易。而开发商的常规操作是把商业体分割成许多小单位,这样总价低,买方容易接受,一旦开发商甩手把产权交给业主,一个商家要租个大点的面积得面对多少房东?一个人不满意这生意就谈不成,所以很多商业体往往就陷入这样的死结,临街独立铺位还好,大饼油条、兰拉沙县总还租得出去,内铺和一楼以上的就没戏了。

多少商业综合体,可能有过昙花一现般的初始繁荣,但没过几年就歇菜了,归结幕后原因,不少就是死在这上面。

原因3:电商平台的冲击

这个原因说过很多了,大家也容易理解,但务必知道,这可不是商业地产衰落的根本原因。

这几个原因叠加起来,买商铺就成了一杯毒奶,没有升值炒作空间,平均租金回报率很少能超过5%,波动风险又大,这样比起住宅来,商铺一付找打的嘴脸,自然遭到了冷遇,早不复当年的风光。

住宅为何能享受不同命运?

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遏制利用土地牟取暴利的方法,早在90年代就有了,而且是面对所有土地、地产交易都生效。

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号),其中明文规定个人转让自用达五年以上,并且是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免征个人所得税。高达增值部分20%的个人所得税,就这么没了。这条规矩,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前提条件进行调整而已,目前的政策是满5唯一免征个人所得税。

年,《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政策及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京财税[]号)第五条规定,住宅只需居住满5年的,就可免征土地增值税。

8年,中国颁布《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其中明确规定自8年11月1日起,对居民个人转让住房一律免征土地增值税,无任何限制。目前,最新的政策,是居住满2年,免征土地增值税,这个会收取增值部分30~60%的超高增值税种。

买卖双方合计税率为千分之的住宅印花税,一开始也是有的,但自9年开始,国家暂免征收。

换句话说,商业地产身上的那些税收政策,住宅地产曾经全都有,最开始的时候土地税收政策并不区分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众生平等。但后来,住宅身上的税种都取消了。为什么?

中国的房改是80年代开始的,在那之前都是福利分房,房改的原则就是住宅商品化,鼓励个人购买,逐步取消福利分配。但那么多年习惯养成了,一开始谁掏钱买房被认为是脑子有问题,何况哪怕房子便宜得像白菜,但对当时的人来说也是巨款。

就这么磨磨唧唧的过去很多年,直到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深化住房改革,全力推进,同年,住宅的个人所得税被取消。

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布同年下半年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货币化。在全面终止住房实物分配的前一年,国家取消了住宅身上的土地增值税。

从中可以清晰看出战略布局,自那时起,房地产确立为支柱产业,开始了长达25年的狂飙突进。最开始推进住房改革,是为了扩大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的,同时拉动海量上下游产业发展,到入世后,又加上了蓄水池的功能。

后来中国房价过热时,一系列的调控都是以限购限贷为主,但从没有扎上税收优惠这个口子。那时因为中国的住房改革,到现在还在延续中,高房价是问题,但房地产交易不是问题。

甚至在9年,为维护住宅市场,政府还暂免征收了了对住宅的印花税,税率千分之一的小税种。年,根据(财税[]94号)文,90平米以下的住宅,契税被优惠到了1%,90到平的为2%,平以上为3%。

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取消,让住宅交易的成本被降低到了仅剩契税,而契税也被优惠到了1%。这些税种的取消和优惠,让二手住宅的交易成本,被降低到了最低1%左右,还没有中介费高,这还不足以表明政策态度吗?

交易便利,成本低廉,这让住宅成了一个极好的投资炒作品种。这是不是和现行的强调控矛盾呢?什么时候才会祭出税收杀手锏呢?

普通人怎么看住宅发展的未来走向

中国的房产市场其实就是政策市,从上述的分析也可以明白,要实现商业地产的控制目的那是分分钟的事,为什么不做?什么时候做?这还是要理解国家政策。

刚才说了,房改的初始目的是居者有其屋。

什么叫居者有其屋?从国家的层面看,居者有其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住宅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标准,人均住宅面积达到了一定面积。目前中国城镇化率是60%,发达国家平均数据为80%以上,相信这个目标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保持很多年的住宅的开工量和销售量,开发商的投资与建造热情,还要维持。怎么维持?当然是有钱挣,房价不能大跌,居民的购买热情和交易热情可以调控,但不能消失。

目前大城市可能很多人手里都有多套房,但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有大量乡村居民涌入城市,从数量上看住宅缺口还是很大的,但现在一个问题是房价太高了,这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绑架经济、压制消费、结不起婚、生不起娃......要抑制高房价,又要保证城镇化和房改目标继续推进,现在很多看似别扭的调控政策就出现了。

这个状态还会维持多久呢?按照每年的开工建设量,综合人口结构的改变,和整体城镇化目标碰头的时间会在10年~15年之后。

一旦住房改革的初始需求消失了,人民群众总体的住房已经够用了,那再利用超低税率来激活房地产市场就没有意义了。换句话说,当年取消住宅个人所得税,取消住宅土地增值税这个政策的历史使命,届时就已经完成了。

这些税种只要恢复一小部分,对住宅的投机氛围就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那个可怕的土地增值税,对投机客简直是绝杀。

如果商业地产的所有税负,全部直接套用在住宅地产身上。那么根据目前商铺和写字楼的市场行情是5%的租金回报率,目前住宅的租金回报率不到2%,这么算房价至少腰斩以下才合理。这么算比较粗糙,但道理是不是这样?

不过用十几年的时间,让房地产的支撑地位随着“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实现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时间和空间都有很大腾挪空间。我认为可以确定的是,住宅到那时也会像商业地产一样,就是个不愿炒、不想炒、不能炒的普通商品。另一方面,十几年后中国的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你能想象吗?也许现在高不可攀的房价到那时回头看也就这么回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