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写字楼 >> 写字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职场上卷死别人NO,你卷死的是自己

来源:写字楼 时间:2025/5/8
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样 http://www.csjkc.com/yydt/m/515.html

在《人生切割术》这部美剧中,卢蒙公司开发了一项分离技术,可以将员工的“工作”记忆与“生活”记忆完全切割开来,并受空间限制。身处公司,只有工作的记忆;离开公司后,只有个人生活的记忆。主人公马克便是接受切割术的员工之一。

回到现实,应该会有很多打工人并不喜欢冰冷的写字楼,不喜欢头顶明晃晃的灯光,不喜欢千篇一律的办公室,也不喜欢让人压抑的工作氛围。而当工作逐渐融入了你的生活,连你下班后的时间都没办法跟工作“割席”的话,你会不会感到窒息?

如果现在也有“人生切割术”这样一个程序,可以让你一离开办公室就忘记工作,让你睡觉前和起床后想到的第一件事都不再是工作,你会选择使用这项程序吗?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会”。

——尤其是在职场上过于“拼”的人。

你有试过为了向老板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日没夜地工作,只为获得那点微不足道的肯定吗?

你有试过为了当一个绩效最高的人才,每天都加几个小时的班,工作量是全部门最多的同时,还忍受着同事的鄙夷吗?

你有试过因为想要用十二分的努力换来一百分的结果,所以牺牲掉自己的生活和快乐,让上下班的时间混沌不明,工作没有界限吗?

如果有的话,那你需要警惕了。

工作“太拼”会吃什么亏?

如果你刚进入职场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什么事都冲在最前面,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一天就处理完别人一个礼拜才能做完的工作。

那么恭喜你,你会在初期获得相应的回报,比如比别人更快地加薪升职。

但……在长期看来,这样做几乎毫无好处。

因为你给别的同事和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xx的工作效率很高哦,这个xx每天都在公司加班很勤奋哦,这个xx一个人能当三个人用哦。

于是乎,领导给A同事布置一个任务的同时,会给你布置三个任务。

你觉得不公平,可是没有办法,谁让你工作速度那么快呢。

于是乎,你某一天准时下班的时候,领导觉得非常惊讶,给你发来消息:“今天怎么这么早就下班了?工作量是不是太少了?”

而你没法反驳,因为你确实比平时要早下班了。

于是乎,每次碰上紧急项目,需要有人留下来熬夜赶工的时候,名单里永远都会有你的名字。

你想走,可是你无能为力。因为你是公司里的“拼命三郎”,没有道理留下别人不留你。

渐渐地,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你只会觉得自己是接受指令任人摆布的绝望螺丝钉。

按《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说:“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简单点来说,你在工作中付出的价值越多,剩下的、属于你自己的价值就会越少,你的生活和你的精神世界就会越贫乏。

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当工作和生活之间拥有一条分明界限的时候,你才是个真正上道的“打工人”。

如何建立工作和生活的边界?

1、认清“打工人”的定位,摆正态度

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打工的本质就是要为了生存和得到金钱,所以得付出劳动时间,来换取收入。

本质是劳动价值与金钱的等价交换,所以,拿多少钱,就办多少的事。办好事的同时学习经验,提升技能,以便以后能够赚取更多的钱。

2、完成本职工作即可

不要听老板画大饼,不要被领导和同事PUA,更加不要被自己PUA!

不要想那么多工作中的成就感,满足感,不要为了这些感觉去拼命,因为这种感觉能给你带来的快乐非常短暂,远远比不上你所付出的。你在生活上和个人成长中也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不必走最费劲的那条路。

、不要太在意领导和同事的看法

不重要,不重要,真的不重要……(此处重复一万遍)

同事关系也是正常的社交关系而已,喜欢就友善一点,不喜欢就远离一点,保持正常的社交态度就行。不要在内心给自己上演一百集《甄嬛传》,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太在意他人的看法,除了内耗,你什么也得不到。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就会溺死在别人的看法中。

4、不要害怕被炒鱿鱼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果你因为害怕被炒鱿鱼,所以在工作中拼尽全力,生怕自己付出得少一点,就会第一个出现在裁员名单上,那这样的工作该有多焦虑啊。

很少有人会一辈子都在同一间公司做同样的工作,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所以不要因为感到“不安全”,然后不断地消耗自己的精气神。切记,人是因为幸福才获得成功的,而不是因为成功才获得幸福的。

总结:

我非常赞同梁实秋先生在《不如做只猫狗》里面说的话——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希望无论如何,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能够不忘自我发现与探索,让“工作”人格与“生活”人格和平共处、相互成就。

提起胸膛,光荣地成为“有闲阶级”中一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