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噪一时的韩剧《天空之城》在年播出以后,剧中出现的“学习隔间”很快就成了韩国社会中首屈一指的热门商品——面积只有一平米,单价却高达两三百万韩元不等的学习隔间的销量因此增长了八倍。
所谓“学习隔间”其实不过是付费自习室的升级版,而后者最初发轫于日本——日本自战后经济奇迹以来,为了弥补高等技工、工程师以及其他高端人才的不足,大力推行填鸭式教育,并最终形成了如今日本社会的精英教育共识。
此后付费自习室不仅在日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开枝散叶影响到了韩国和台湾。
而在年,中国资本亦师法日韩,付费自习室开始大量出现在一二线城市,并在短短半年之间,就将付费自习室这个新风口打成了一片红海。
01
壹
在年12月,中国知名点评平台上的北京付费自习室已经超过间,然而在更早之前的九月份,其时该平台上的北京付费自习室不过五十间而已,也就是说在短短三个月之内,北京的付费自习室增加了至少一倍以上。
在年增长最快的那一段时间里,北京平均每一天都有一家新的付费自习室开张。
于北京之外,付费自习室也在上海、深圳乃至于济南、成都、西安等城市生根发芽——上海在年之前,也拥有了百间以上的付费自习室,而成都如今也拥有超过四十间付费自习室。
付费自习室快速的在全国普及,内驱动力则是市场难以释放的巨大需求。
中国的付费自习室跟日韩以升学生源为主的K12“中小学备考族”不同。
在中国,为付费自习室座位费买单的,更多的是职场人士。因为对于这些连“朝九晚五”都多是奢望的一二线城市的职场人士来说,公共图书室的“晚开早关”也完全不能满足需求。
事实上,上班族们就算周末有时间能前往公共图书馆,往往也将面对一座难求的窘境。
以山东省图书馆为例,该馆自习室设座仅一千位,算上阅读室内的设座,全馆座位也不过两千出头,却要满足附近一区乃至于济南市相当部分男女老少的自习、阅读、学习以及研究需求。
事实上,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仅为个,其中多数的情况都类似于鲁图——虽然规模巨大,设座不少,但却需要承担综合性需求,既嘈杂,周末也一座难求。
这对于谋求职业提升的现代职人而言,又怎么可能会满足需求?
除了需求以外,付费自习室市场的准入低门槛,也是付费自习室快速扩张的核心原因。
付费自习室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可以花钱获得安静自习的地方,硬件设施不过是合适的场地,板凳桌椅以及符合现代需求的WIFI、充电器等软硬配件。
北京SOHO现代城之所以成为付费自习室较为密集的地方,核心原因就是因为该楼的楼面租金相较于附近其他写字楼无疑低廉很多——A座一平米的日租金仅为五块钱左右。
而付费自习室的开店成本中,场地租金又占了其中很大比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10月份的时候SOHO现代城尚只有三家付费自习室,可等到十二月处的已经增加到了五家之多。
事实上,该物业里后续新开的两家付费自习室,其目标人群就是承接原有三家自习室的溢出人群——由此可见这些自习室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入行门槛低,鲜有差异化,也无怪乎付费自习室在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时,会有人说是在躺着捞金。
开在商圈物业的付费自习室无疑是该产业中的“高端产品”,参与者要么自持资金较多,要么就是获得了风投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资本才能成为这一场风口的角逐者。
在济南的各大高校附近就有着不少空间较小,“装修怀旧”但“五脏齐全”的付费自习室——例如在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附近就有一家“海利书屋”,面积不过一百平,设座不过37个。
这些“个体户式的门店”跟北京商圈,动辄数百平米的付费自习室相比,自然是天上地下。可内中隔断陈设却实质并无不同,甚至不许喧哗等自习的规定,也执行的相差不离。
02
贰
艾媒舆情的数据预测显示,年中国付费自习室的用户规模将达到万人,到了年则会飙升到万人。
但付费自习室的时间收费并不便宜,济南周边的中小型付费自习室一个小时一般在四块钱以上,以山东师范附近的付费自习室“悟书馆”为例,该馆单日封顶收费为30元,包月元,包季则在元。
而北京坐落在商圈写字楼里的付费自习室,面积更大,座位更分散,装修更高端,虽然由于过去半年以来的付费自习室的密集增加,使得价格有所下降,但哪怕如此,价格也并不算便宜。
北京付费自习室的单日卡价格一般四五十块不等,偶尔有优惠的时候能低到19.9一天,但月卡多在-元之间,如肆阅空间的单日卡价格就高达49.9元,季度周末卡为元,双月卡为元,年卡则要价元。
可并不低廉的付费,并没有阻止需求人群的到来。
在付费自习室里,K12学生并不是主流人群,甚至大学生里的考研党也只占一部分,更多的则是职场人士。
虽然在付费自习室里的学生人群认为在花钱自习之后,更有仪式感和动力。
可毕竟学生族并没有赚钱能力,而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恐怕也无法轻易改变观念,接受在辅导班、培训班的教育费用之外,还要为自习室付费。
在年的《中国教育消费白皮书》中,中国家庭平均为K12学生在教育上的支出,占到了家庭总支出的20.8%。
盛行为K12学生在自习室上付费的韩国家庭,在初中教育阶段为单孩的支出仅占到了年薪收入的八分之一,高中阶段则为六分之一,这也是为何中国家长没有群起效仿韩国的原因——两国在教育支出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何以在离开校园之后,职场人士却愿意积极为付费自习室买单呢?
对于大部分来付费自习室的职人而言,他们所求其实是“改变”。
想要改变职场天花板的高度,所以考研考证或者专升本。亦或者是想要改变职场的规划,跳出原有行业,通过司法、公务员等考试进入一个更稳定更有保障的单位。
这些改变不全然是主动而为,更多的则是可能是因为“危机感”——这些危机感的来源,可能是企业年会从星级酒店换到了办公室内的团餐外卖,也可能是茶水间里的免费供给只剩下了速溶咖啡一种。
当然还有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大企业裁员新闻。
对于职人而言,别人的遭遇也可能是自己的遭遇,毕竟不可替代的职人在职场之中并不多见。
这种大环境上的危机感,其实由来已久——年整整一年都有各类媒体、权威人物在宣扬“多存钱少投资”的金融理念。
而考证考研,其实也算是另类的“多存钱”,所谓“技多不压身”——在中国,高学历未必能够敲开企业的大门,但例如土地建筑工程师、中级医药师这些专业等级证照本,却属于行业硬通货。
有技术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持有专业证照一定可以比没有证照的同行更有竞争力。
但对于年纪日大的职场人士而言,想要通过自习,考证考研,通过法考、公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对于学霸来说,选择付费自习室只是为了在年龄增长之后更快更好更有效率的进入学习状态。
而对于不善学习的学渣来说,氪金付费之后的仪式感让他们能在付费自习室里,更稳定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坐着神游天外的每一秒,浪费的不仅是业余时间,更是真金白银。
03
准入低门槛,竞争同质化,使得付费自习室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从一片蓝海走向了红海,迅速进入价格战阶段。但同样这也促使已经入场的玩家纷纷开始寻求从付费自习室1.0升级到2.0的办法。
最开始的付费自习室陈设都较为统一,除了桌椅板凳,就是用于隔音的耳机、电源插座,运营也并无太多区别。
而如今,许多付费自习室已经开始了改变,部分付费自习室开始联合教育APP、培训机构乃至于留学咨询机构,展开联合运营“共享用户”,例如飞跃岛自习室。
还有一部分付费自习室则选择继续深耕学习氛围,张贴奋斗口号,遍设电子屏滚动播放各类考试的倒计时,试图营造“类高三的紧迫氛围”,例如学习空间。
此外更多的付费自习室则在硬件和服务上下更多的细功夫,不仅提供打印机、充电配件、纸张、文具用品,甚至还提供茶水和女生的卫生巾。
但内中的不同在于,一部分在“自习的个人空间”上走向了极简,桌上除了台灯、插座以及耳机以外,别无外物。另一部分则趋于“适用”,除了提供更舒适的桌椅外,还提供鼠标和键盘——当然兼而有之,实行店内分区的也有。
一些个人经营的付费自习室,运营则更加自由,老板开始尝试做“社交化运营”——他们尝试跟会员形成“友谊关系”,并为会员们组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