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写字楼 >> 写字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贝聿铭谈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设计我们不需要屋

来源:写字楼 时间:2022/12/9

按:年6月,贝聿铭与著名建筑和文物专家吴良镛、周干峙、张开济、华揽洪、郑孝燮、罗哲文、阮仪三联名向北京市政府提交意见书《在急速发展中要审慎地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指出北京旧城最杰出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完整的有计划的整体,因此,对北京旧城的保护也要着眼于整体。应该顺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北京旧城进行积极的、慎重的保护与改善,而不是“加速改造”。应尽快着手从旧城的整体出发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使旧城保护与整治、历史文化区保护和文物保护这三个互相关联的层次形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保护政策和措施,编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年至年,贝聿铭指导儿子贝建中、贝礼中设计位于北京西单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往返于北京与纽约之间。

20年前,在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建筑工地上,贝聿铭接受了时任新华社记者王军的采访,这则访谈后来收入了《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贝聿铭在采访中提到了自己设计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从中国古典建筑中吸取的灵感,不戴“帽子”,要有花园——中国式的花园,“石头是昆明来的,竹头是杭州来的。楼内有园,是空的,像四合院,四合院里面是空的,有天井。”他对四合院这一建筑形式评价很高,认为“四合院不但是北京的代表建筑,还是中国的代表建筑,四合院应该保留,能保留应该保留,要保留的话,因为地价很高,那还是不大容易”。对于把北京高楼拿到古城外面去盖这种巴黎式的发展路径,贝聿铭认为为时已晚,当下最理想的情况是把城墙“再造起来,里面不动,改良”。

在贝聿铭逝世之际,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中选编了这篇访谈的内容,以期与读者一同跟随老先生的目光重新审视与思考西单甚至全北京的建筑。

年6月27日,贝聿铭在刚刚竣工的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顶层,他身后隐约可见有中式大屋顶的北京首都时代广场大厦。贝聿铭说:“像这样摆一点屋顶,戴一个小帽子的办法,我不会做。”王军摄《贝聿铭先生谈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设计》

受访者简历:贝聿铭,男,年生于广州,成长于苏州,年赴美国攻读建筑设计,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短暂学习后,转读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之初,曾聆听柯布西耶在波士顿建筑协会演讲,认为这是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时刻。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并获阿尔法罗西奖、美国建筑师协会奖、麻省理工学院旅行奖学金。年至年在美国国家防卫研究委员会工作。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任助理教授,年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年,赴纽约加入房地产商齐肯多夫(WilliamZeckendorf)的韦伯奈普公司(WebbKnappInc.),任建筑部主任。年加入美国国籍。年,成立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I.M.PeiAssociates.后改称I.M.PeiPartners.)。设计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肯尼迪图书馆(—)等美国地标式建筑,以及费城社会岭公寓(—)等住宅与城市更新项目。设计作品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国巴黎卢浮宫改造工程的设计(—)使他获得世界级声誉。在中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苏州博物馆(—)。

他在《贝聿铭全集》(年出版)中文版序言中写道:“离开中国八十多年了,而七十多年的建筑生涯大多在美国和欧洲,应该说我是个西方建筑师。我的建筑设计从不刻意地去中国化,但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年,贝聿铭被授予普利兹克奖,评审团赞曰:“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外部形式中的一部分是贝聿铭给予我们的。但他的工作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他始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