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写字楼 >> 写字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于强设计新时代办公大堂设计新趋势新

来源:写字楼 时间:2023/9/29

办公大堂作为企业的会客厅,是最难设计的区域之一。面对新时代环境变化,办公大堂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办公大堂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除了实现基本功能,办公大堂作为企业建筑内部的核心地带与集中入口,能否切实拥有更加丰富的空间张力与美学体验?

3月28-30日,“中国商业空间设计「新潮」大会”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家博会(广州)联合战略合作媒体-《第一财经》YiMagazine、以及设计新媒体-灵感家,共同发起,旨在以设计为介入窗口,捕捉消费扩容提质的当下所生成的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实体空间的丰富场景,为办公及商业空间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形象力!

于强设计办公事业部设计总监

余甯女士作主题演讲分享

在3月30日举行的主旨论坛上,于强室内建筑师事务所办公事业部设计总监余甯女士,从设计师的视角,围绕《新时代办公大堂设计新趋势》发表主题演讲,分享未来办公大堂的发展趋势和打造办公大堂的策略。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一样的高楼大厦,是否有可能有不一样的城市会客厅?在钢筋水泥围绕的城市中,新时代办公空间是否能呈现有不一样的风景,包容不同性格的人?接下来我将分享未来办公大堂的设计新趋势。

大堂发展历程

在介绍未来大堂发展趋势之前,我们先需要了解过去未来大堂的整体发展。自年赖特的作品以来,从这个画面上可以明显看出,它是传统混凝土结构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内部是标准的格子间,但缺乏总体的接待概念。

第二个阶段的代表是理查德·罗杰斯的杰作,从我们所看到的图像中可清楚地看出开始出现了大跨度和大型结构,甚至有带有透明穹顶和玻璃采光的情况。其中心位置开始出现接待的概念,作为早期的火车站一个较为标志性的产物,大堂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现今,在年新加坡的googlecampus落成了。从图片上看它与以前的传统大堂截然不同。在它的入口处,员工们能够放松着享受这个空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我们认为,早期的大堂主要是功能导向、集散分流的地方,但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交场所,大堂的形态已经不再仅局限于传统功能性空间的特征,可能包括展览厅、直接的社交活动、共享办公、书店咖啡厅等多样化的体验空间。

大堂转变原因

办公大堂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转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

行业细分

-

行业细分会导致品牌意识的提升,办公大堂设计也随着板块专业化

需求不同

-

对大堂使用频率降低及转化

观念驱动

-

来源自人们对内容的理解、对内容的刷新、对内容企划本身的一种期盼。

疫情之后

-

对生命的解放

AI已来

-

对数字化的彩蛋期待

未来大堂设计趋势

我们总结一下未来的大堂它应该是怎么样?第一个我们认为大堂是有一个强印象的城市客厅或企业客厅。不同的受众,不同群体在大堂空间里会产生记忆的连接点;同时,大堂是可持续的,企业应该以人为本,亲自然的。大堂作为公共的环境空间,需要让员工在里面做到可持续发展。第三个是具有前瞻性,大堂设计需要预测未来变化,可随时代和企业变动,增添新功能或做功能混合使用等弹性变动。

在主导设计未来大堂方向的时,有三个策略很关键的,分别是:

BRANDING

未来大堂一定是强品牌意识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大堂品牌的影响力是无所不在的。透过我们的设计,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企业期待的品牌空间。

中建科工创造过很多中国奇迹,其中不乏有最早最高最快最大等世界纪录,例如全球目前有14座摩天高楼,其中10座是由中建科工完成的。深度了解项目定位和企业特质后,我们在室内设计的方案过程里提炼出4个字——正大光明,这四个字完整阐述我们的设计概念。大堂是企业的第一印象,如何把“正大光明”设计理念反映在大堂空间里?

首先,我们使用了大量暖色调的石材来表达企业本身的温暖特质,并展示其国有企业的风范。我们希望大堂所传达的第一印象即为企业形象。其次,我们采用了新型材料——天花发光灯膜。在一个狭长型的大堂内,设计的核心在于解决空间问题,使得整个空间可以营造出舒适愉悦的感觉,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手法。通过这种材料,我们实现了一个非常温馨的光感效果。最后,我们局部运用香槟金不锈钢材料,在设计中突显了中建科工员工的细节和工作精神,这同时也与“正大光明”的理念相呼应。总之,我们致力于将“正大光明”理念贯彻始终,让设计成为一个媒介,传递出对企业形象。

在和高层讨论时,我们了解到中建科工在经营实践中培育形成了“铁骨仁心”的企业文化。“铁骨人心”就是具备团队精神并真诚待人。我们发现中建科工非常重视员工福利。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基石,因此我们的设计在保留原有采光条件下、在幕墙用暖色调进行空间设计,以最好的光照为员工提供一个生态环境,创造舒适的交流氛围。我们的目标是为企业留住优秀人才,通过我们的设计方案,员工可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与尊敬,同时也让品牌精神无所不在。

WELCOMING

大堂不是工作场所,也与其他的办公空间不同。它是开放的界面,甚至属于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大堂应该是一个欢迎的、有机的、跟室内室外会相应结合的空间。

星河双子塔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营造欢迎感和有机感。作为中国最高的等高双子塔,它坐落于深圳中轴线上的城市活力中心和全球科创走廊中心。该项目的高度达到了米,共有74层楼。另外,两座双塔一共有88部电梯,以确保高效通行。

我们接手这个项目时非常兴奋,但也感到一定难度。两座双塔周边拥有一个大型城市广场、办公总部群落、文化创意中心和长住型公寓。其业态复杂,整合难度极高。东塔将被用作自持总部,而西塔则将是商用,被出租作为多功能综合性物业。因此,项目在地理位置、建筑条件和业态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整合挑战。

此外,该大堂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即每个入口的尺度都不相同,而各种类型的人也都会从不同入口进入,这意味着受众的各自特点也千差万别。同时,反过来的倒u型核心筒也增加了消防规划的难度。

我们需要注意这个项目有三个要求:

第一,确保室外环境和室内建筑的造型一致,以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第二,应凸显其作为全国最高双子塔的标志性地位;第三,在疫情的前提下,我们要掌控落地性、时间周期和成本周期。

如此,我们设计面临挑战又增加了。既然这个空间本身条件如此困难,我们就让这些难点变成空间里最强的特色,同时无法被其他人取代。我们的建筑入口意向非常独特,配合其完全曲面的玻璃幕墙,我们不禁思考如何将室内与室外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决定让环境中流水巨石等有机线条直接延伸到空间内部,达成室内外无缝融合的效果。通过如此设计,我们想要创造的大堂是生机活力的,它欢迎每一个人。

我们设计先从用线条组成有机的空间感,最后形成有机的元素。大堂的每一面都呈现不一样的效果,希望每一个进来的人他都可以透过我们的设计看到不一样的大堂,以此打造门户意向星河中轴线上的门户的欢迎感。每天来办公的人可以看到是大堂蜿蜒的曲面,也可以看到空间想象。从室外引入有机的到我们室内的环境里面,然后再到平面,最后形成大堂有机的造型呈现,表达办公大堂的有机和欢迎感觉。

办公大堂可以提供一个好的场域给到未来进驻总部办公的员工或者其他租赁的企业,它体现的是企业对办公环境永续的生态关怀。我们希望不同的使用者来这里可以看到大堂强烈热烈的欢迎感。欢迎的办公大堂让企业生生不息!

MIXEDUSE

不管是面对疫情、人工智能或是未来其他变化,大堂需要做到混合使用,它是一个强链接所有功能,甚至会产生新功能的空间。

业主方是一家以不动产、科创、产业投资为核心战略赛道的多元化集团。项目为甲级写字楼,进驻企业以高新产业为主。这类型写字楼的体验型大堂,未来有机会产生新的探索和互动。

这个办公大堂有三个入口,内部设计也有三个界面对应三个入口。大堂主体形成了两个区的主要动线,一区是在中心的区域,另外一区是在侧边的标志性建筑,我们的设计让这个区域变成强而有力的展示界面。

而在中心右边正方形区是弱动线的互动区。因为这个区域动线没有这么强,所以人们在这个地方会慢下来,有机会和大堂环境互动,企业信息资讯的交流台。

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未来城市展厅,以此在不同的动线跟入口产生一个很强烈印象的视觉焦点。主要展面墙上可以展示正中企业文化,也可以展示未来其他进驻的高新企业。互动的展示台区域是方形的,方便不同的界面的人看到它的材料。

为什么在办公大堂如此设计?这个企业未来可能成为实验室。我们在它的主要界面设计展厅,这是最能表达出使用者最核心理念研发能力和创造力的设计。

除了以上功能呈现,我们还希望大堂可以有更多人跟环境的直接互动的设计。通过内嵌的材料,大堂内部和外部温度感应,不同天气呈现不一样的效果。从我们效果图上看,它将是一个非常规的大堂。作为一个实验室的办公大堂,整个空间呈现未来科技感。

城市是人才和产业聚集的地方。但钢筋混凝土的大厦里,现代最新的办公大堂应该有不一样的功能呈现。我们期待通过混合使用,让大堂跟其他办公场所不一样,可以转换出新的功能。

为什么需要考虑这三个策略?它们的重要性是什么?考虑不同使用者对环境的感知差异,我们希望设计的大堂能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舒适和愉悦。通过了解不同使用者给我们的信息和需求,我们可以打造出符合他们心理体验的空间。

在大堂的设计中,我们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创造品牌强印象、营造互动交流氛围以及使用混合的艺术装置和显示方式的。我们希望设计一个启发性的空间,让人们能够自然地进行信息交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大堂作为城市和企业的会客厅是不是也有机会不一样?我们期待我透过我们的设计是可以让大堂是可以被群众给共享的,在这个空间场域里产生共鸣。设计最重要的目标是实现文化融合。我们希望不同的人在办公大堂中都能感受到自我和归属感,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建立共鸣,这是整个设计核心的关键所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