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闷油瓶
“
办公场地大面积空置、卸货工人来来往往、商铺门店被批发腊味占据...
你能想象,这就是曾被称为“东方华尔街”的民间金融街吗?
”
广州长堤大马路,自年孙中山在这里创办广东中央银行开始,便与金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条不到千米的沿江大道,各路民间资本涌入,商铺、银行、茶楼林立其中,以昔日“中国金融第一街”的美誉闻名遐迩。
图源:网络
直至年,为响应“金融强市”的发展战略,长提路迎来了自己的官方身份——广州民间金融街,揭牌不到一年就吸引了上百家金融机构进驻,完成融资服务超亿。
南方日报曾如此形容:昔日“中国金融第一街”打造为“东方华尔街”。
然而,当下的越秀民间金融街却早已不是过去宣传的门庭盛况,取而代之的是人去楼空的萧条面貌......
办公场地搬空
工人卸货来来往往
民间金融街沦为腊味一条街
长堤路是广州最早修建的一批骑楼街,所以大部分建筑都不高,多数只有两到三层楼。
按照官方说法,广州民间金融街规划面积59公顷,聚集了银证保等各类金融机构,是国家级民间金融示范区。
但据笔者观察,目前进驻的金融企业大部分已经搬空,有些办公室内还残留着枯萎的绿植。
在民间金融街的核心——果菜西互联网金融社区里,情况更是惨不忍睹:几乎被腊味批发中心所占据。
这里没有“华尔街”那般西装革履的金融氛围,取而代之的是来往的卸货工人,以及各种纸皮箱。
尽管指示牌显示进驻有唯品会、广发、平安等知名公司旗下的金融机构,但基本都是灰尘遍布。
折角处空置的商铺大门年久失修,透露一股残垣破壁的感觉。
社区办公大楼内仅剩一家勉强称得上是金融企业的贷款公司,大堂门口也没有保安看管。
附近的民间金融大厦,更是贴出了“一二层可做冻仓与仓库”的招商宣传。
据了解附近的办公租金不到20元/平,对比越秀写字楼平均租金+/平,价格已经很低。
按照规律而谈,一个城市要发展金融的地方,必然有便利的基础设施以及独特的营商环境。
而民间金融街所处的海珠广场一带,算是越秀区比较中心的位置,距离各配套设施位置很近,周边住宅最高卖到5万+/平。
但照目前而言,身处黄金段位的民间金融街,远没有年官方所言的家入驻机构之多。
民间金融街,到底怎么了?
内忧外患严重
金融街业态模糊、缺乏发展空间
实际上,早在年,就有相关媒体报道过民间金融街“空壳”扎堆的现象。
对此,相关负责人曾回应,“挂牌占位”是金融企业的常态,公司前后端不在同一个地址更是国际上的普遍现象。
而从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发现,金融街之所以空置没落,和它的自身特性和市场环境不无关系。
1.定位问题,难以抵抗瞬息变化的大环境
在民间金融街成立之始,其定位是为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金融化服务的民间金融聚集区,开创了民间借贷的先河。
说得直白点,这里就是为小贷公司、典当行等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小型机构而设,埋下了日后翻车的导火线。
以金融街互联网社区为例,进驻的23家企业中,小额贷款公司就占了15家,另外还有饭店、医疗办公楼等场所,业态杂乱的产业布局难免让人与“野鸡”相挂钩。
翻看当年报道,年P2P频频暴雷后,国家开始整治大批网贷机构,风生水起的网贷潮很快便戛然而止。
据广州市互联网法院数据,自年9月-年7月的近10个月时间内,就受理了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件。
以中小型贷款为主业的民间金融街,在这一轮肃清中可以说“死伤惨重”。
2.空间有限,阻碍金融业发展壮大
尽管民间金融街身处越秀——GPD密度全市第一的区域。
但同时,长堤也是传统风貌与区域建设较为密集的地方,受土地面积限制,无法招致大型金融总部进驻,基本没什么大投行落地。
而骑楼本身是具有很好的人文特色,但金融街在发展上也没有发挥好这个优势,一路下来特别萧条,最火的反而是几个老字号饭店。
3.写字楼大量供应,金融业成主力租户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州写字楼供应不断增加,对金融街的招商是一个不利信号。
根据戴德梁行数据,年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计划供应量将达.4万平方米,为十年来之最,预计空置率会持续上升,租金下调也不可避免。
同时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