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开始,房企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虽然现今已经等到了政策端出台的红利了,让房企们松了口气。
但是在长久等待的过程中,房企其实也没闲着,通通都在自救。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点,开发商已经开始慢慢转换赛道了。
比如金茂
(来源:金茂控股)
3月10日,金茂的物业品牌“金茂服务”,在港交所上市了。
实际上,像是金茂一样,拆分物业、收购物业、上市物业的开发商,已经越来越多了。
房企正在改变逻辑,当然,并非抛弃重资产。
但是,越来越将轻资产的物业作为自己的下一条赛道的关键补充了进来。
将物业服务作为自己打好这场翻身仗的重要一环。
01
这两年做物业的开发商越来越多了
虽然物业服务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好的赛道,但是最近这两年来,动作频频,不断有物业品牌发起了上市冲击。
(数据来源:克而瑞)
一共有超过50家物业公司上市成功,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开发商所拆分出去的物业公司。
我们看一下物业服务上市潮开始的时间,明显可以看出从年起,上市的物业公司就变得多了起来。
记住,它是我国各地开始对房地产进行政策端强管控的一年,这其实就是房地产商转变思路的原因。
自政策端房住不炒后,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管控环境,在整个市场大整顿中,开发商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不得不多元化经营,发展多条赛道。
当然,有些赛道没有成功,比如造车等等。
但是有些赛道是靠近开发商原本的行业的,比如物业,天然适合它们进入。
房子难做,那就开始搞物业吧。
年,物业上市更是变成了一股浪潮,一共有18家物业上市成功。
年,物业上市的速度变慢了,一共有14家,但这也是有原因的。
港交所对物业上市审核比较严格,实际上,有很多物业已经递交上市申请书正在排队中。
比如年上市第一家物业品牌金茂服务,它交表的时间是在年的8月31日,花了差不多天才终于上市敲钟成功。
(数据截止到年3月22日)
不完全统计,除了金茂服务外,还有十几家的物业正在排队,苦苦等着上市。
而且有不少物业首次招股失效后,也在筹备进行二次递表,甚至进行更多次的尝试。
为什么物业们纷纷争抢着要上市,实在是因为物业上市能得到的好处太多了。
02
在资本市场上,物业更受青睐
我们注意到一点,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加入到了物业上市这件事中。
虽然上面表格中很多开发商从名字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它们背后都有母公司的影子。
比如第一服务控股,就是和当代置业集团相关联的。
物业第一股彩生活,背后则是花样年集团。
更不用说那些以集团名为物业的公司。
当然,每个公司的物业上市都有自己的故事。
但是,有一个共同点:物业上市确实对自身盈利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来看下从年到年的物企上市首日平均市盈率来看,年平均首日市盈率达到了46.82,历史最高。
不用管市盈率的意思,简单来说,它代表着市场看好程度。
年市盈率这么高,代表着市场当时特别看好物业。
年的市盈率腰斩,直接说明了市场不太看好。
但这也是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的,抵挡不了物业们上市的热情,年还是有很多物业上市或排队上市中。
即使和地产板块离得太近,确实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是一直以来物业板块都被认为是:弱周期性、现金流稳定、具备一定成长性的优质板块。
物业板块,一直在股票市场保持着非常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