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丨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整理:甄祥晴编辑:王冀
6月19日,黑马成长营导师江南春直播文章来源:i黑马(ID:ihima),笔记侠经授权发布,PPT图片来自年6月25日混沌研习社主办《突破企业成长的关口》。深度好文:字
8分钟阅读
以下为江南春分享的精彩观点。
什么人适合做创业者?
一个最适合做创业者的人,他的特质是什么?他的特质就是:不相信所在行业公认的经验与规则。一个行业的开创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不仅有对这个行业深入的洞察、对目标消费者细节的洞察,更重要的是他本身有去颠覆行业主流观点、改变这个行业思考路径的风格。你如果特别相信一个行业的既定规则,那你不可能开创一个新的品类。
以我创立分众传媒为例子:
我创立分众传媒时,整个传媒业所有的媒体都叫大众媒体。大众媒体以CCTV为代表,它是对所有人传播的、覆盖了中国大量的消费者。但那个时候,我就说要做个分众媒体,因为你如果再企图做个大众媒体,去跟CCTV比较,我认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必须要在这个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特性。那时我就开始意识到,所有的媒体都有可能从大众到分众,到一对一。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到所有的产品都在细分化,比如最初只有蜂花、飘柔这些大众化的洗发水,后来出现了海飞丝、沙宣、潘婷、沙宣、欧莱雅、水之密语等品牌。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在一瓶洗发水上面都有不同的个性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产品针对的用户都越来越细分化。但大众媒体存在的问题就是无论你的产品如何细分化,大量的钱花在大众媒体上,却是浪费在错误的人群中,无法打中你的目标消费者。
所以,我当时就提出,未来的媒体一定会从大众,到分众,到一对一。十几年前我说分众这个词的时候,大家还不太理解,而今天大家都在讲分众和一对一了。我认为,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如果我们当时相信媒体就是大众化的,不可能走向分众化和一对一,不想着把这个行业惯例破掉,那我们就没有出生的机会。
当时已经有70个电视频道,即使国家给我一个机会去做第71个、第72个频道,实际上也不会成功。所以,我认为去创业时,如果你进入的是客观存在很多年、并且里面有很多领导品牌的行业的时候,你一定要找到你独特的特性。而这个特性,往往是跟市场主流规则相反的方向。我一直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你的创业是在跟中国行业的主流规则走相反的路,那你的机会最大。
其实,很多创业者面临的情形都是相似的,当你要去创业的时候,你会发觉竞争对手早就把这些位置占了。为什么你会经常觉得没有出路?因为你跟他们的想法、思路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创业者觉得你的行业就应该这么做,那你很难创业成功。
一个最适合创业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对行业有深刻的洞察,尤其是对细节要有非常深刻的洞察。能在一个行业浸润下去,能够不断思考、看到更多细节的人,是极少数,所以创业成功的人也是极少数。
2)怀疑主义的精神。这种怀疑主义的精神、挑战一切规则的精神,我认为是一个创业者必备的。当他产生了怀疑的时候,接下来就具有重构的可能。
3)颠覆性的思考模式。这往往是一种多维度、逆向,或者降维的思考方式,往往在消费者完全没有想到的、或者行业人群没有想到的另外一个角度切入,从而重构了行业,在行业里面又重构了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好的创业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该如何转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很多传统公司与互联网公司面临着转型的焦虑,因为移动互联网重构了很多规则。那么,在新规则之下,到底怎么转型?
我的经验是,你要去分析三件事:
第一,你本来的存量资产是什么?你在这个行业当中的存量资产有没有受到冲击?第二,移动互联网对你原来的商业构架、商业模式是否形成变量?第三,移动互联网可能给你这个行业带来的增量是什么?
我认为,只有分析清楚自己的存量,看清楚自己的变量,找到自己的增量,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好转型。
我以分众作例子:
五年前面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时,我们是怎么思考的:
首先,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什么,它会不会对我们的存量市场有影响?互联网加速了资讯模式的变革,比如电视变成了视频、报纸变成了新闻客户端,我认为这确实会对媒体产业造成剧变,但是它对分众的存量影响很小。
我的分析是,对消费者来说,接收信息的方法只有两种:主动去找信息和被动被信息触达。所以,我把媒体分成主动性媒体和被动性媒体。
主动性媒介,比如你的目标受众是大学生,他以前的资讯模式就是QQ、人人网、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他的生活空间就是寝室、食堂、操场。而像我们这些20多岁到45岁的人,资讯模式变成了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182.html